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PUA群組鎖定輔大女學生:Beta自以為Alpha,這群「普信男」大概誤信了自己的魅力

PUA是群群普 「Pick-Up Artist」 的縮寫,中文直譯為「搭訕藝術家」,組鎖自為a這自己起初是定輔大女大概的魅從美國發展出的一套搭訕秘訣,用來形容一些人專注於學習和實踐誘拐或追求異性的學生信男技巧和方法的詞語。PUA的誤信目標通常是成功地建立浪漫或有性方面的連接,這種行為可能引發爭議或被視為對他人的群群普不尊重,該字眼也長期受到網友的組鎖自為a這自己關注。

該術語通常與一些社交技巧、定輔大女大概的魅心理學、學生信男外表打扮等方面的誤信知識和策略相關聯。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群群普當時在美國出現了一批「撩妹大師」,組鎖自為a這自己以教授男性如何說話、定輔大女大概的魅如何打扮、學生信男如何吸引女性為主要營利手段,誤信在當時曾經風靡一時,但也引發了許多爭議。

近年來,在歐美隨著女性觀念和社會風氣的改變,PUA文化逐漸式微,但也在近年發展為與「情緒勒索」有關連的手段,一些人可能會使用操控和心理策略,試圖誘使對方與他們建立浪漫或性別之間的互動關係,策略可能包括情感操控、恐嚇、威脅,或貶低對方,因此也有可能會引發出暴力事件。

最近台灣有網友成立PUA群組分享「成功心得」,在網路論壇上掀起熱議和批評,訊息指出「搭6中5」、「輔大成功率超高」、「輔大女生真的不錯、正翻、多到搭不完」甚至還附上偷拍女性的背影照,群組內部對話在9月26日被熱心網友截圖轉發到Dcard上,呼籲女大生留意。

我看到相關討論時有點擔心某種特質或是特定條件的女性受害人可能會受到譴責或是被檢討,因此我不想在中文說明「什麼類型的人會被PUA」,或許我們應該要討論「什麼類型的人會對別人PUA」?

2020年北京大學的「包麗自殺事件」是近年引人關注的PUA事件,牟林翰和包麗兩人為戀人關係,在戀愛過程中,牟林翰以包麗不是處女等為藉口,不斷折磨包麗,最終導致包麗自殺。當時的新聞標題有以「22歲北大女學霸被男友逼自殺」等字眼來形容該事件,因為這讓人無法理解的確實是一位在高等學府受教育的女性卻會受到男友的控制,起因僅是她「被指責」不是處女。

包麗事件也展現出中國男性對性開放的態度自相矛盾,在2007年中國大學生群體相關文章中就指出,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更為開放,男大生可以婚前性行為,卻更在意女性伴侶是否是處女。

什麼樣的人會對別人PUA?

  1. 過於自信:可能有過高的自信,自認PUA技巧是無敵的,他們可能相信自己能夠輕易地操控和吸引其他人。
  2. 追求性別優越性:可能具有性別歧視或性別優越性的觀念,例如男性認為自己應該主導和掌控約會和性別關係,並使用PUA技巧來實現這種目標。
  3. 不擅長社交:有些人在社交互動方面不太擅長,他們可能感到不自信或困惑,只能尋求PUA技巧來幫助他們應對這些情況。
  4. 尋求快速成功:渴望在約會或性別關係中迅速獲得成功,他們可能認為PUA技巧是實現這種成功的捷徑。
  5. 文化或社交壓力:文化或社交壓力可能迫使一些人參與PUA行為,以證明他們的價值或適應社交期望。

若身邊有人受到PUA,可以怎麼做?

  1. 支持受害者:如果身邊有朋友受到了PUA或其他不當行為的影響,請提供支持。聆聽他們的說事情,並不會被指責或責難。
  2. 報警或求助機構:如果行為涉及性騷擾、威脅、恐嚇或其他不當行為,應該報警或聯繫法律執行機構。大學生可以考慮聯繫學校的校園安全辦公室或性騷擾支持服務,以獲得協助。
  3. 教育和意識:提高大學校園內的性騷擾和不當行為問題的意識是重要的,學校應提供相關的資源,以幫助學生辨識和應對這些問題。
  4. 建立支持網絡:如果你或身邊的人受到了不當行為的影響,可以考慮尋找學生組織、輔導服務或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以幫助處理情感和情緒反應。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