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党委”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大党委田家庵区以城市党建“三抓一增强”工程为抓手,社区以创建星级党组织为目标,激发基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治理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新动积极探索加强街道社区、大党委结对共建单位和辖区单位党建融合发展的社区新路径,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基层整合服务资源,治理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动全面加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健康发展。 打破壁垒、大党委上下联动,社区创新联建共建体制机制 在城市区域化党建中,激发基层长期存在资源难整合、治理辖区单位“驻而不建、新动联而不合”等难题。为此,田家庵区采取虚拟化设置、实体化运行模式,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创新组织设置。社区“大党委”以原有党组织设置、党组织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单位身份、社区干部核定职数不变为前提,采用“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模式进行配备,社区“大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直接担任,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向下与小区(网格)党支部、功能党小组衔接,构成了开放融合、覆盖广泛的三级组织网络,目前已吸纳专职委员756名、兼职委员302名。 畅通运行机制。明确社区“大党委”5项职责,建立了协调议事、组织共建等4项制度,探索形成了以“组织联建、资源联用、党员联管、服务联做、活动联办”为主要内容的“五联”运行模式。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协商辖区大事和民生事务,拿出社情民意解决意见,不断增强社区“大党委”统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能力。 完善考核评价。将社区“大党委”工作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建立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层层严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社区党组织每年召开综合评议会对兼职委员进行民主评议,综合评价等次作为兼职委员原单位民主评议、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以及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促进城市基层党建责任落实落细。 统筹协调、集中发力,下沉联建共建服务资源 田家庵区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在基层聚集,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推动服务项目下沉。积极整合共建资源,先后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物业管理、城市绿化道路建设等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022年,各成员单位共支持共建经费400余万元,协调争取各类项目321个,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工作,有效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372个。 推动服务政策下沉。大力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好政策进社区、到家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先后出台“十项暖民心行动方案”、优化社区公共服务等多项政策,持续解决群众所需所盼的急事、难事、实事。2022年,建成“三公里就业圈”社区37个,新增停车泊位5800个,新建改造柏园、钟郢、曹庵等菜市场13个,建成投用老年食堂(助餐点)98个,新改建老年学校85个,新增幼儿托位1112个、公办学位2300个,提供儿童免费口腔服务8000余人次,新建改造健身设施350个,新增徽菜连锁企业(店)3家,新增改造社区组织、养老用房8600平方米。 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完善结对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实行双联双管“五步工作法”,通过开展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日”“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组织全区22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认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317个,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微心愿”3700多个,构建了“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激发联建共建生机活力 田家庵区紧扣城市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需求,大力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为联建共建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健全完善舆情收集反馈、干部入户走访、节假日值班等制度,完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9个,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93个,便民服务代理点123个,为居民提供低保救助、创业就业、卫生医疗等服务项目。开展“党员社区服务日”活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户、责任区、先锋岗等方式,推行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带动广大党员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430个,搭建了社区党员作用发挥的“新平台”。 搭建公益服务平台。建立“爱心超市”“四点半学校”等公益设施,为空巢老人、低保、残困、军烈属、双职工提供“零利润”服务。培育建立了“玉帛工作室”“党员工作室”“七彩帮客”服务队等一批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化解群众纠纷310余件。 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周”“社区广场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投用区文创馆和洞山、淮滨城市书房,建成社区图书室93个,组建了122支1522人组成的各具特色的社区文艺团体,开展文艺活动112场。持续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离退休居民、热心青年、退役军人等多种类型志愿者在文明秩序、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活动中担当主力军,开展创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3200余人次。(通讯员 任明 吴喆敏 记者 李东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截至2023年底 全国托育机构提供托位477万个
- 【專訪】露波合唱團:「關於未來的一切都令人頭痛」,他們做出了這樣的聲音
- 《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原住民同志」具雙重邊緣身分,夾雜在同運追求個人人權展現、和原運爭取集體權之中
- 【動畫】《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下):若沒有付諸行動,那麼夢想將永遠無法抵達終點
- 摩洛哥强震已致632人遇难 血液中心呼吁民众积极献血
- 《幽靈公主》:從野豬之死開始,尋找森林和城市共存之法?
- 台灣社會對女性從政的歧視,表現在男性名嘴批評「黃珊珊不知道什麼是制服店」上
- 小時候很討厭、長大後才愛上的「大人味美食」,該如何用英文表達?
- 看到病人好转 他乐在其中
- 「不自殺不自傷契約書」有用嗎?面對自殺、自傷傾向者的四項原則
- 随机阅读
-
- 加装电梯起纠纷 谁该“让路”?
- 【無腔曲專欄】爐火純青——《大時代的蜉蝣》序
- 《韭菜求生!改造散戶腦》:到底哪個題材最夯,重點不在於漲跌,而是要看它的「成交金額」
- 常見的假牙材質有哪些?固定式假牙有幾種?牙醫師圖文解析
- 六安五里墩大桥最新消息
- 如果證人在法庭作證時提供錯誤資訊,會因此而成立「偽證罪」嗎?
- 躍上世界十大餐廳的唯一中菜廳——大班樓
- 美國會議員「勞軍團」行程,透露美軍因應「台灣有事」的戰略部署
- 新华网评:让品质与美好更加可期
- 零距離科學:人工智慧可讓人「永生」?
- 香港女俠梅艷芳:《東方三俠》中,梅艷芳在俠義剛強與溫情柔弱間迴旋
- 車市面臨低庫存、低銷量瓶頸,2022年汽車供應鏈有望緩解
- 论文查重乱象:毕业生知网账号被盗后现电商平台
- 《那個用歌說故事的人》推薦序:阿美族歌謠radiw不只是以歌反映生活,更是生活本身
- 【2021金馬獎】賽後評論:從「正常生活」過渡到「新日常」,本屆金馬獎給我們什麼啟示?
- 如何在十分鐘內讀懂「馬不停蹄的眼淚」的新詩——重讀《聽陳蕾士的琴箏》
- 我市全面开展肉类产品排查整治行动_
- 《專注力UP!5分鐘居家辦公整理術》:「整理」不等於丟棄,把東西依「使用頻率」分成四個資料夾
- 《障礙政治》:壓迫經驗不論多麼複雜、也不管是何種型式,幾乎都受到「社會階級」影響
- 民航業疫情苦撐:星宇航空未裁員減薪虧損61億超過資本額一半,華航為今年前三季唯一獲利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