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烏金的牙齒》:萬瑪才旦的藏族小說,打破片面還原真實的複雜

萬瑪才旦在2023年5月6日撒手人寰,烏金引來各界悼念,牙旦的打破的複惋惜這位如此富有才華的齒萬藏族創作者,雖然他已經留下許多精彩作品,小說畢竟53歲故事才只講到一半,片面本來還有更多更多可以訴說。還原

許多人認識萬瑪才旦都是真實雜來自他在藏族母語電影的成就,不少評論肯定他是烏金開拓者,影響、牙旦的打破的複培養一代藏族電影人,齒萬藏族掀起了「西藏新浪潮」的小說電影現象。但在2002年開始電影執導工作前,片面早於1991年,還原已經用藏漢雙語開始發表小說創作,真實雜屢獲獎項,烏金至今出版眾多作品,更被翻譯多國文字,讓世人看見藏族地區的不同想像。

他後來的電影作品不少是改編自己的小說,像《塔洛》、《撞死了一隻羊》等,都在國際影壇備受好評,取得佳績。影像時代,文字傳播始終有其極限,電影讓萬瑪才旦更能接觸廣大的受眾,讓他眼中相對真實的藏族故事,能夠公諸於世。

翻閱萬瑪才旦2019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烏金的牙齒》,扉頁寫著「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講述故鄉的故事,一個更真實的被風刮過的故鄉」,可見他創作的目標之一,正是打破外界對藏族單一、片面的形象,例如地圖獵奇般的陌生、宗教的神秘與崇高,以至政治受難的符號。

看他的小說,沒有半點刻意的渲染,煽動悲情,都不過是一些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正如萬瑪才旦曾自白,「我在那裡自然地生長,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寫作,自然地拍電影」,一切都如此自然,也正因這種植根故鄉的「真實」,才能有力道出藏族面臨的複雜處境,重新想像、賦予人民立體的面貌。

但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烏金二十歲時就死了。後來我跟很多人講烏金的死,他們都說對一位轉世活佛,不能直接說「死了」,而要說「圓寂」了。但烏金和我是小時候的玩伴,是小學五年的同學,而且還是同桌。對於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人,突然死了之後,硬要說他圓寂了,那時候我實在是說不出口。但是大家都說你必須那樣說。尤其是我的父母,堅決不讓我說「死」。說那樣說是對比你更有福報、更有智慧的人的大不敬。

就像這本短篇小說集的開卷之作,《烏金的牙齒》就訴說了一個看似簡單,但頗有深意的故事。「我」和友人烏金自童年認識,是小學同學,後來小學畢業,「我」繼續升學至高中就隨便找了一份工作,而烏金則沒有升學,留在鄉村,十八歲時成為轉世活佛,並在二十歲過世。

這作品指涉了萬瑪才旦的創作主題之一,藏傳佛教,也幾乎可以說是了解藏族文化的關鍵,因為當地人民宗教與生命關係緊密。而《烏金的牙齒》提到的轉世活佛,是指當某地寺廟的活佛圓寂後,寺院以不同儀式尋找活佛圓寂後的轉世之人,並迎入寺中教育其為新的宗教領袖,繼續完成上世尚未圓滿的傳教利眾事業,神聖崇高。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