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粤“双城记”:千年特产“北人参南橘红”成新CP
吉林,东北老工业基地,特产久负盛名的北人大国粮仓。广东,参南成新改革开放排头兵,双城记特色农业产业丰富。吉粤橘红在吉粤省际合作背景下,千年迈向全面振兴的东北跟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拍即合,一对“土特产”跨越千年,组成新CP焕发经济活力。 粤品北上,北品南下。人参和化橘红,作为吉林和广东两省的名优特农产品,经济价值显著,文化底蕴深厚。两种顶级道地药材因吉粤合作喜结良缘,以“12221”为抓手、以农交会在广州举办为契机,正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历史与自然交织、产业与市场嵌链,一出南北联动协同发展的“双城记”,正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 跨越千年时空 南北“人参”源远流长 在吉林,西伯利亚高压与暖湿海风激烈交锋,拉扯出漫长的寒冬、分明的四季,以及充沛的降水,看向绵长温和的长白山脉,“百草之王”——人参在此诞生。 清晨,“参把头”崔长安踏上了寻参之旅。“参把头”进山采挖人参称为“放山”,发现人参时要喊“棒槌”,其他的放山人要回应,叫“接山”。在山间响亮的一问一答之间,崔长安俯身趴跪在一株人参前,用鹿骨钎子小心翼翼拨弄着黑土,数次重复拨、剪、吹的动作,完成采参,最后再将拴有铜钱的红绳系在人参的主茎上,跪拜山神以示感谢。 古老的采参习俗背后是吉林1500年的野山参采挖史和近500年的人参栽培史。自古以来,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之一,人参被誉为中药之首,具有补五脏、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等神奇功效。 以道地药材济世救民的传奇故事不止发生在北方。 在广东茂名化州,土壤富藏礞石,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树木——化橘红,其花朵洁白清香,胎果青绿的表皮外是一层细密、结实的绒毛,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素有“南方人参”之称,作为药材使用历史已有1600多年。清雍正八年刻本《广东通志》记载,“化州仙橘,相传为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如今,化橘红已从明清贡品成长为中国“四大南药”“十大广药”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漫长的种参、制橘岁月中,吉林成为中国人参产量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60%、世界40%,2023年人参全产业链产值708.5亿元。化州是全国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从业者达到35万人,2023年化橘红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2亿元。在中药材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迈向千亿的时代,“北有长白参,南有化橘红”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今年以来,在广东农产品“12221”营销体系的牵引下,两大“土特产”跨区域结合、跨时空相遇,在省际农业合作背景下,两地以小切口探索合作模式,助力乡村特色产业的新发展。 古老产业焕新生 药食同源步入黄金赛道 今年8月下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化橘红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标志着这味原产自化州的道地中药材全面打通了药食两用的产业路径。 “我小时候,化州市的化橘红大部分是老百姓种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规模大一些的种上几亩,鲜果也卖不上价,只有2—4元/斤,收成基本靠天。”广东深融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粤胜回忆道。 而今,化州化橘红系列产品有200多种,涵括中成药、茶饮、保健品、日化品、即食产品等,通过创建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措施,推动化橘红走进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国化橘红博览馆、化橘红文化创意品牌街等建筑的建成,化橘红产业博览中心正朝着研发、加工、销售、仓储、旅游一体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化州市新地标 当“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全国多地大火,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药食同源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同样是药食同源的吉林人参,跟化州化橘红做出了一致的选择:以“中医药+餐饮”的模式创新古老产业的年轻态表达。 当前,吉林省正在举全省之力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塑“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力求把人参产业打造成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吉林已经形成人参初、深、精系统的加工体系,实现人参根、茎、叶、花、果全株开发利用,打造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5大类产品,上市人参茶、蜜片、滴丸、洗面奶、面膜等产品3152个。 “农产品的价值=市场半径-生产半径”。农产品流通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一头连着居民消费。当生产半径是相对固定的,市场半径越宽广,市场的需求就越大,农产品的价值就越高。看向吉粤,一北一南,横跨半个中国的市场半径潜力无限。 广东品珍鲜活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梁豪荣表示,结合广东、香港的饮食习俗,公司已开发“人参盆菜”样品,并继续投入研发化橘红相关产品,计划量产。北京鼎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军表示,正在配合马来西亚鸿方餐品央厨有限公司,瞄准东南亚、北美、欧洲市场,加强调研对接,改良人参、化橘红的产品形态,解决品牌出海“水土不服”的问题。 南北对接融合 吉粤土特产出山出海 10月12日,广东与吉林两省联袂举办人参、化橘红产业对接交流会,会上提出打造省际“共享工厂”倡议,进一步发掘人参、化橘红等传统顶级食材的潜力,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加强“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的互利共赢局面,并探索打造可复制可拓展的省际合作模式,争取在11月底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呈现推广。在场粤企纷纷表达合作意向,期望与吉林人参产业希望,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合作,共同推动中药餐饮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立足大健康产业,把握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成立吉林人参专班,真抓实干,毕全力谋必胜,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参产业在全国、全球的价值增量,展现出了打造国际性产业的智慧和魄力。 短短一个月后,吉林省人参工作专班再赴广东省考察交流。“基于之前的互访合作,吉粤双方就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以人参、化橘红为基源的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生物制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已达成了共识。”吉林省人参专班主要负责人、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陈耀辉同志表示,广东作为改革热土,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此次来粤,旨在重点考察广东预制菜产业和深加工领域的先进做法,研发推出人参联名化橘红的年礼、年糕、年菜等,携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人参+化橘红”的组合也愈发圈粉海内外客商。六位来自美国的客商积极响应人参、化橘红“出海联盟”的号召,全程参与此次考察交流活动。“没有品牌的生意就没法长久,我们将通过这次调研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优化有关产品定位,助力人参、化橘红打开更大的市场。”美国第一有机公司CEO Jerry Chiu说。 如今,行程还将继续。吉林将以农交会在广州举办为契机,精心打造全国农交会吉林馆,并在农交会期间举办吉林人参推介会,与广东化橘红主产县区结成姐妹城市,促进一批企业结对合作,推动两省特色农产品市场互通、品牌共融。此外,吉粤双方正积极谋划,将联合打造吉粤共享研发平台、共享工厂及共享仓储,合作研发推出人参鸡汤、人参大盆菜、人参龟苓膏、人参泡珠、人参点心等系列产品,推动人参、化橘红组团出海。当人参向南,化橘红向北,千年土特产与创新相依,区域农业协作的精彩远不止3000公里。 撰文:王富迪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最近发表
-
- 香港学子组团进京实习
- 【一圖看懂】PChome與Momo自建物流、超商加入戰場:「台灣電商物流產業地圖」三大觀察重點
- 全球晶片短缺,遊戲機缺貨到明年,業者抽籤預約、漲價緩解需求
- 【書評】《廢墟的故事》:台馬兩地二元對比,在離鄉/返鄉與個人認同的飄泊感受上引起共鳴
- 小伙卖房带父游全国:想让爸爸老了以后有“吹牛”资本
- 「蠟燭兩頭燒」原來是直譯,如何用英文表達自己壓力大、操勞不安、瀕臨崩潰?
- 《日本的滋味》:三則日本拉麵的起源故事,「支那麵」如何成為日本都會勞工熟悉的料理?
- 怒懟大明!帶領越南走向獨立的民族英雄——黎利
-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志愿者在行动
- 杰哥不要!紅遍兩岸的網路迷因《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其中五項冷知識
- 随机阅读
-
- 高盐稀态酱油中生物胺的差异性分析(三)
- 俄羅斯宣稱在黑海與英國海軍「發生衝突」,美國批「假訊息」,成為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 24h變240h!物流爆量,PChome與momo兩大龍頭如何因應?
-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 赏花胜地热度高 “追花之旅”成为多地旅游发展新引擎_
- 香港話劇團《西奧》:如果你喜歡梵高,可曾知道西奧?
- 你知道什麼是「yyds」嗎?一位追星族如何看待中國流行語入侵
- 李清志《怪獸大阪》:萬博會裡的異形,來自異次元的太陽怪物
- 上诉人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案二审开庭,将择期宣判
- 擠檸檬丟皮、掀衣給人看背、吃粥踢碗,跟生活息息相關的越南俗語
- 【大人學】 為何好員工可能是個糟糕的創業者?
- 《西奧》劇評:書信破格的演出,梵高西奧的一生
- 越来越多留学生毕业后马上回国就业,中国学生留学发展报告发布
- 【影評】《大佛普拉斯》:不落入人道主義的自溺或都市文學的冷冽,以黑白作為光明之源
- 不再是吳下阿蒙!越南國足歷史首次闖進世界盃資格賽第三輪
- 零距離科學:基因編輯——加速樹木生長、乳牛不長角、人藥到病除?
- 新规速递|实验室如何应对GB 5009.268
- 不再是吳下阿蒙!越南國足歷史首次闖進世界盃資格賽第三輪
- 打工族1萬元生活補貼28日開放受理,申請時間、3大管道一次看
- 【講座】台灣為什麼需要「實驗大學」?友善學習的四個需求&現有大學的四大困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