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从“一次性”到“可循环”要做好加减法
不论置于环保议题还是一次性经济议题,抑或是社评整体社会效益中,减少一次性物品带来的可循生态破坏和资源损耗,都是环做好加必要且重大的课题。有关方面应致力于理清相关产业的减法发展现状和困局,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做好“加减法”,一次性有重点有步骤地探索推进相关工作。社评 据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可循一次性洗脸巾、环做好加一次性碗筷、减法一次性手套、一次性一次性纸杯……便宜、社评方便的可循一次性物品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外卖、环做好加快递、减法酒店等场景是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大户”。根据相关统计,各大外卖平台每天订单量达数千万单,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物品数量惊人。 一次性物品通常指消耗量大、不耐用、只适合使用一次的物品。比如一次性纸杯、餐具、懒人抹布、包书膜,出行使用的一次性床单被套、牙刷、内衣裤,以及蔬菜、水果的保鲜膜等。此外,有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物品也往往被当成一次性物品,比如快递包装箱、塑料购物袋等。 一次性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有的甚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正因此,其危害性容易被忽视。在生态环境方面,一次性物品中塑料制品占相当大的比例,其难降解的特性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水、土壤等会遭受污染并威胁人类健康,垃圾分类和处理成本也会明显增加。在消费文化方面,一次性物品的较低使用成本和较好使用体验,容易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从而进一步增加其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压力。 有媒体的相关调查显示,“六成左右受访者意识到一次性物品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超四成受访者认为一次性物品易导致垃圾分类困难”,但仍有“近八成受访者难以拒绝选购和使用一次性物品”。出现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次性物品的便捷性、低成本等绝对优势消解了人们关于一些严肃问题的理性思考,而公众的消费选择和需求会直接影响市场反应,刺激有关企业不断供给相关产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或者可替代的、环保性能更好的产品因为成本等因素往往供给不足、价格不低,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容易被“挤兑”;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为“次抛”式消费提供了土壤,等等。 事实上,不论置于环保议题还是经济议题,抑或是整体社会效益中,减少一次性物品带来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损耗,都是必要且重大的课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次性物品牵涉甚广,不能孤立地去看,也因此很难有“一次性”“一招鲜”的解决办法。有关方面应致力于理清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困局,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做好“加减法”,有重点有步骤地探索推进相关工作。 比如,加法方面,可以鼓励有关行业企业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回收、处理、上下游协作等环节多一些技术革新迭代,让降解、回收多一些可能;可以在倡导环保、节约的消费观念上多下一些功夫;可以鼓励一些企业做试点示范——有快递企业正在探索建立快递包装箱回收体系,鼓励消费者在快递驿站取包裹时就地投放旧纸箱。 减法方面,对于一些落后的、污染较重的产品及其生产技术,要逐步减量直至淘汰;对公众生活“刚需”的一次性物品,也应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减量——这方面,已推行近15年的“限塑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可以进一步完善、推广。 从国家层面来说,近年来,有关方面在推进立法、倡导厉行节约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去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始施行,其中明确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旅游、住宿等行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针对减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探索出台了地方性法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出谋划策、努力向前迈进,也需要每一个人在各自生活中的践行,小举动也能成为大贡献。少一些“一次性”,多一些“可循环”,可以也应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社评】从“一次性”到“可循环”要做好加减法
编辑:汤晓雪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2-22 09:06:54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严查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
- “联姻”高校 优质高效建移民安居房
- 北捷板南線連2起異常均已排除 受影響旅客可退費
- 田家庵区争创文明城区助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安徽向前赶】省域副中心的产业新赛道_
- 上半年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1.9%新开工面积翻番
- 10歲童挑戰「步步驚心橋」 踩空、安全繩鬆脫拉不回墜谷
- 北約發布改革報告,稱中國不再是良性貿易夥伴「對安全構成挑戰」
-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量米粉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二)
- 日本櫻島火山噴發 「碎石飛2.5公里」氣象廳發5級疏散警戒
- 琅琊经开区加强货运车辆专项整治_
- 打击侵权假冒在行动|江苏南京:严厉打击假冒侵权白酒违法行为
- 2025年六安市将培养92名乡村医生
- 潮南驻雷岭镇帮扶工作队联合专家开展培训,助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 雅电集团多项措施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 年轻学生开直播不能陷入“流量泥潭”
- 民政部:四川芦山7.0级地震死亡失踪人数上升至208人
- 落实村集体收入与村干部绩效挂钩
- 超七成受访大学生认为“如何找准人生方向”是主要困惑
- 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