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我都是為了你好」:以愛為名的情感暴力,究竟成全的是孩子還是自己?

文:妮可媽媽

「為什麼考試考這麼糟?考這麼差,都為的情你都不覺得丟臉!好愛孩還我是為名為了你好才耳提面命的告訴你!」

我承認,感暴自己也對孩子說過「我是力究為了你好,才希望你去做……」之類的竟成話。我們的自己出發點確實是為了孩子好,但當孩子回話時也帶著情緒,都為的情我們是好愛孩還否還能好好的進行理性溝通呢?

「我都是為了你好」,究竟背後成全的為名是孩子還是自己?

「媽媽,妳認為的感暴好,不是力究我認為的!」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竟成可想而知,自己媽媽內心的都為的情小劇場想必掀起巨大波瀾,驚滔駭浪的程度可比鐵達尼號翻船。但,也因為這句話,打醒了一直以來我習以為常的「我是為了你好」是一句多麼帶有壓力的話語。

這句話背後所象徵的意義,就像是在告訴孩子:如果你沒有做到某件事,就辜負了我對你的好/期待。所以,孩子必須在不讓父母感到失望的情況下,勉強自己去完成一個當下並不想做的行為。

如果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孩子生命安全,所以請孩子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做出危險行為,那麼是合理且也可以讓孩子理解的表達。但如果出發點是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何要下的命令,這樣「我是為了你好」的思考角度,就的確需要重新思考。

以愛為名背後的情感暴力

談到情感暴力,最著名的即為《情感暴力》這本書,主要敘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暴力狀況。施暴者通常會用道德制高點作為施暴的掩飾,合理化自己的施暴行為。通常,施暴者也可能以「犧牲者」、「付出者」自居,進行所謂「善意的操控」。

並且,施暴者的占有慾極強,非但不會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還會將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問題,夾雜著恨意與恐懼,使用「愛」來包裝,極力控制並要求孩子服從。

若孩子表露出自身的想法或違抗,則會換來言語上的羞辱、威脅(有些父母會以死相逼,要求孩子達成自身想完成卻未達到的願望),或是肢體上的懲罰。長時間累積的,是情感暴力受虐者嚴重的心理傷害,以及後續需要長時間修復的破裂關係。

若出發點確實是為了孩子好,父母可以試著以這些方式進行雙向有效的溝通:

  • 傾聽代替命令:除了說出父母自身想法,也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 給予彈性:若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相左,可用彈性的選擇給彼此緩衝空間
  • 經常溝通:持續進行像閒聊般的溝通,不讓對話變成壓力
  • 鼓勵與感謝:讚美孩子的想法與創意,也感謝孩子願意誠實表達

若能進行雙向有效的溝通,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偶爾適時的放手及精神支持,反而會讓孩子更有自信面對挫折及挑戰,因為孩子在遭遇挫敗時,才能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成為一個真正有肩膀的人。

言語暴力帶來的負面效果

「如果你繼續這樣哭鬧,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是壞小孩!」上述的語句,我們也一定不陌生。為了讓孩子靜下來不要哭鬧,辛苦的爸媽會想盡各種辦法,有時必須扮黑臉怒嚇,或許孩子會因害怕而暫停哭鬧行為,但隨著年紀增長,孩子可能對這樣的否定產生自我懷疑、自卑,認為自己不夠好、做錯事,所以不值得被愛。

東華大學諮商與心理學系翁士恆教授曾提出:「辱罵(言語暴力)其實就是一種對於小朋友自我狀態的否定。」言語暴力會削減個人對自身價值的肯定,以及害怕受到責罵而表現失常,甚至裹足不前不敢大方展現自我。所以,言語暴力其實就是某一種程度的心理戰,暗示孩子若不順從某一個行為,則會遭受到否定、羞辱、懲罰。

「你考這什麼爛成績?真的讓我很丟臉!」這是我自己碰過的經驗,兒時常常在母親口中聽到這句話。當下會感到羞愧、難過,覺得令母親感到丟臉是我的不對,而經年累月之後,這樣的想法就會固著在心底,成為一個否定自己卻不自知的疤痕。

但成績差是否可以和「母親感到丟臉」劃上等號?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正確地來說,成績差應該是孩子自身要面對的課題,若孩子因考不好而自己感到羞愧,父母該從旁協助的,是如何建立孩子承擔結果的勇氣,將孩子需要自己面對的問題,還給他/她去思考。為人父母已經不容易,不須再將孩子該面對的問題攬在自己身上。

別讓情緒綁架了自己與親情

當我們能用尊重的心態,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資產」,而是從「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角度出發,便能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與我們的想法不同、選擇不同,或是有各種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意見、想法、聲音,也都是合理的狀態。

只是,身為父母,我們有更多的責任,必須保護孩子,或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壓力,所以總是小心翼翼、耳提面命的告知孩子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但在長期累積下,反而形成父母更大而無法言說的壓力。

如果更換一個角度思考:當孩子做了一個與我們想法不同的選擇,我們尊重、並且理性告知這個決定背後要付出的努力、或是需要承擔失敗的風險,教育孩子勇於承擔自身所做的決定。或許,這樣無形的壓力就能適時得到鬆綁,不會讓父母與孩子都困在一個看不見的牢籠中。

當下一次孩子誠實說出和我不同的想法時,或許我已能漸漸釋懷。因為從不斷溝通、磨合的過程中,我體悟到的是: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責任,而孩子也應該是我們一輩子的朋友。孩子帶給父母的省思,也是讓我們重新學習、不斷成長的新契機,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只是親情、家人,更是亦師亦友的好夥伴!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