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技术助力开出更多“中国处方”
“分子诊断在病原体诊断、中国处方遗传缺陷基因检测、分诊肿瘤分子分型及法医DNA检测等重要领域的断技多创新应用,让患者从精准医疗中真正获益。术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力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说。出更 5月18日—19日,中国处方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在重庆召开。分诊十余名院士、断技多千余名医疗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分子诊断技术的术助研究与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是力开指以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的出更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中国处方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分诊技术。2022年,断技多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就提到“大力开发分子诊断”,用于提升疾病诊断能力。 在程京看来,通过分子诊断的靶点,研发相应的生物芯片,可以实现大部分疾病的精准诊断,实现精准治疗。目前,全球首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为全国600万以上新生儿开展免费筛查;全球首款中医智能诊断设备目诊仪,已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临床医学实践中开展辅助疾病诊断……分子诊断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乔杰将精准医学推向了生殖健康领域。胚胎分子诊断技术是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单细胞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技术(MALBAC)基础上,从诊断个性化疾病等角度出发,陆续建立了scHaplotyper、DIRECTED、GEPLA等胚胎诊断新技术,进一步扩大了遗传病诊断范围,精准阻断了900余种遗传病。”乔杰说。 如今,乔杰曾供职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已纳入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M)项目1593个家系,涉及500余种不同致病基因,孕育健康新生命343个;完成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189例,涉及90余种致病基因。 肿瘤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多系统疾病,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对高危人群的预警,以及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分子诊断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白血病的治疗是分子诊断的一个典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介绍,血液病复发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白血病患者经诱导化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的形态学上不能检测到的少量白血病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抢先治疗是降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方法,在血液微环境中寻找分子靶点是一个重要方向。”黄晓军及其团队正在“追逐”这些漏网之鱼。 一直以来,眼部恶性肿瘤被称为“看不见的炸弹”。“眼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疗效差,我国眼肿瘤患者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不明显。”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范先群说。 “眼睛是一个脆弱且难以实现活体取样的器官,目前,眼部液体活检技术在眼科疾病精准诊断中逐渐开始应用。”范先群表示,眼部液体活检通过采集房水等眼内液样本进行检测分析,能预测肿瘤发生。 “分子诊断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等方面,均有亟待突破的技术痛点。”程京表示,科研团队正在进一步推进生物芯片的研发,从而将分子诊断技术更好地推向临床,开出更多“中国处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走进北京学校
- 增长7.4%!前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7亿元|快讯
-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如何“出招”?
- 波动中前行!2023年全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累计上升1.1点|快讯
- 开学了,有的新线路没信儿,有的老线路停开 盼着这些通学车快点儿来
- 突发!中石油原董事长王宜林退休4年后落马|快讯
- 增长7.4%!前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7亿元|快讯
- 餐饮收入大增20.4%,2023年消费增长7.2%|快讯
-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该不该计较工资引热议 你怎么看?
- CCER市场重启只欠东风,中国碳交易市场最后一只靴子即将落地|2023中国经济年报
- 专家解读/博物馆“一岛多点” 强化中轴文脉地位
- 中纪委最新通报: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67起|快讯
- 江苏江阴召开大中型商超消保维权业务培训会
- 连续4个月正增长!11月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快讯
- 百亿上市央企深科技董事长被查,任职期间平均年薪超300万元
- 中国出台“新大气十条”,环境部正面回应“大气污染治理影响经济”论
- 2025年六安市将培养92名乡村医生
- 多部门雪天执勤保畅通 守护平安出行路
- “新三样”走俏背后:前三季度出口额增长41.7%,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多少?
- 预计发送旅客6300万人次!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快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