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传统竹编工艺达人挑战新极限 竹编“花木兰”
闽南网4月26日讯 从2011年开始设计、花木兰画图、泉州做模型、传统编织,竹编历时6年,工艺终于完成了竹编“花木兰”的达人头部。这么浩大的挑战编织工程,出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传统竹编工艺”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凌文彬。新极限竹 凌文彬和他的花木兰竹编花木兰 今年70岁的凌文彬说,竹编“花木兰”设计高4.16米,泉州宽2.08米,传统全部用竹子编织而成。竹编这可能是工艺他此生最后的一部作品了。以前编的达人大多是器具、动物,挑战而最难的就数人物了,所以,他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挑战一下极限。 昨日,海都记者来到位于泉州西街的凌文彬家中。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了“花木兰”神秘面纱。 仅一个头部,凌文彬就用了8款花样,每一款花样,都立体地展现出人体脸部的特征。比如,高挺的鼻梁是用“小人字花”编织而成;眼珠的花样叫“一起一落”;眼帘是由“十字花”和“三条盘”组成;头发用的是“大人字花”;领子是“三叶旋花”,领边是“鳗鱼骨”;脸是由“六角旋纹隆点花”编织而成。算起来,凌文彬会编10几种花样。 为了突出立体感,凌文彬还用竹皮和竹簧两种材料来交叉编织。竹皮的颜色较黄,竹簧的颜色则较白。这些竹子,都是凌文彬亲自到永春去购买的,回来怕发霉变坏,他每次都要赶紧将竹子切成片,进行初加工。 凌文彬拿出他画的图纸,记者看到,花木兰由四个部分组成,头部、上半身、下半身、底座。他介绍,与历史故事不同,他主要将花木兰的女性妆容体现在头部,坚挺的鼻梁和漂亮的发髻。身体部分,花木兰还是身穿盔甲,佩带宝剑,一副英姿飒爽的模样。 凌文彬说,因为刚做好的发髻“大人字花”编得太粗,和脸部有点不协调,可能要重新制作。而余下的上半身、下半身,还有底座,将陆续进行。制作好后,将运到福建省艺术馆展览。想要一睹竹编“花木兰”的作品,还需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海都记者 尤燕姿 文/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主播为何热衷拿地买楼?
- 县总工会举办全县工会干部培训班
- 铜陵市财经学校(原皖枞学校)
- 我县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度会
- 注意 市区2个路口右转须按信号灯通行
- 我县全面启动十三届县委第五轮巡察工作
- 枞阳县商务局主任科员(原枞阳县老洲镇党委书记)王传礼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杨如松到浮山镇开展遍访贫困对象行动
- 壳聚糖与生物保鲜剂复合使用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二)
- 县农村自来水并网沿途加压泵站征地交办会召开
- 盛九江来枞调研督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
- 【人居环境整治】浮山镇: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生态宜居村庄
- 北京中小学将设食品安全总监
- 一图读懂!枞阳机构改革怎么改?设置哪些党政机构?
- 市纪委监委陈已春一行到县纪委监委调研
- 县纪委监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观看“激浊扬清 廉润铜都”大型图片展
- 扶贫剧《山海情》春节尽显带货功能
- 枞阳县举办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班
- 认真贯彻安全发展理念 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 我省第一支市场化运作县域直投产业基金在县经开区正式成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