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课堂关爱城市流动儿童
“以前放学以后总是四点半一个人待在教室里,班级门锁了以后就只能去爸爸上班的课堂工地外面等着他。不像现在,关爱即使下了课还是城市能和同学们一起安心做作业,有时候还能一起阅读课外书和观看电影。流动”金岭中学三年级五班的儿童张越开心地说。 12月22日,四点半在田家庵区金岭中学流动儿童之家内,课堂该区七彩阳光社工志愿者刘春侠正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关爱共同为社区的城市孩子辅导课后作业。张越是流动首批加入“四点半”课堂的流动儿童,两个月的儿童学习经历,已经让她与“四点半”课堂的四点半义工和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据了解,课堂今年10月下旬,关爱由淮南市田家庵区七彩阳光社工服务中心承接的安徽省民政厅“江淮社工行动”——成长相伴城市流动儿童社工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在为金岭中学的城市流动儿童提供的服务中,学生放学后的“四点半”课堂应运而生。 “流动儿童”即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学生四点半放学回家后由于父母仍在工作岗位得不到有效照顾,尤其大多数家庭人员由于收入低,无法为子女报名参加各种课外班,学生放学后和节假日无人照看而出现了一段“管理真空”。如何让外来子女更好更安全地度过这段“真空”时间,成为困扰很多外来父母的难题,也成为了辖区管理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田家庵区洞山街道利用本社区社工队伍成熟优势,集中组织全区三十余名退休志愿者,选择外来人口较多的龙泉街道金岭社区,开展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四点半”课堂,让这些孩子放学后不再“放羊”。 为保证孩子的安全,该社区“四点半”课堂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为每一个学生登记造册,认真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特长爱好、家庭住址、家长的联系方式,确保能够及时联系到孩子及家人,详细记录其每天的学习情况及到校时间、放学时间。放学后没有及时赶到课堂的,社区义工志愿者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和学生本人,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截至目前,该社区“四点半”课堂已成功收入辖区流动儿童48人,其中小学生37人,中学生11人。下一步,该区将以“社工+教师”的“四点半”课堂经验为起点,通过探索采取“校校”结对、“社工+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模式,积极开展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搭建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平台。 (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孔宪姣)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上岸”并非结束 “考研凡尔赛”是虚幻的优越感
- 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大型游乐设施与客运索道安全技术规程起草组首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 市场监管总局回应无印良品“拒绝抽检”事件 将依法严肃处理
- 深市“折戟”北交所过会,鼎佳精密IPO进入“注册关”,客户集中风险受关注
- 国务院:取消25项行政许可事项 下放6项行政许可事项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2018年世界标准日活动的通知
- 北京石景山:开展冰雪运动装备监督检查
- 毕井泉会见丹麦卫生部部长埃伦·特拉内·诺尔比
- 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气瓶安全监察工作要求
- 北京市聘任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引领员
- 市场监管总局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服务活动
- 国家药监局全面排查疫苗生产企业 未发现影响疫苗质量安全问题
- 市场监管总局在成都举办2018年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培训班
- 春天也是丰收季 我市鲜茶叶交易已开市
- IEC合格评定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 我国新版标准认可转换工作基本完成
- 3月1日起,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注册专用章启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