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108課綱觀察報告:7成學生贊成分科測驗加考國文、英文,越來越多學生抱持「學習歷程檔案無用論」

(中央社)由學生組成的課綱科測考國EdYouth團隊22日公布「108課綱觀察報告」,調查顯示7成學生希望分科測驗加考國文、觀察英文。報告但在質性訪談中,成學成分持學程檔有學生擔心同時準備甄選和分科國、生贊生抱英,驗加用論會使壓力倍增。文英文

EdYouth前身是多學108課綱倡議計畫團隊,由一群大學一年級學生和高中學生組成。習歷他們於3月30日到4月10日間,案無透過社群網站讓學生填寫表單,課綱科測考國普通高中收集到819份,觀察技術型高中則收到173份,報告另進行13份質性訪談。成學成分持學程檔

配合108課綱,生贊生抱教育部於111學年度起推動考招改革,指定科目考試轉型為分科測驗,減少國文、英文、數乙3科,減輕學生的負擔。不過大學招聯會已決議,於114學年度分科測驗加考數乙,但仍不加考國、英。

EdYouth的調查問及對分科測驗的看法,7成學生贊成加考國、英,質性訪談發現,學生認為加考可多一次機會,避免「一試定終身」,並擔心分科沒有國、英,對社會組尤其不利。

反對加考國、英的學生,則是擔心近年甄選期程已往後調整,同時要準備2個升學管道,分科測驗如果考科太多,會使壓力加大。

調查也顯示,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檔案,目標是協助學生進行多元探索、展現自身特色,但仍有高達7成的填答者透過「學檔是否明確對應目標校系」來評價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造成學習歷程檔案理想嚴重背離實際狀況。

EdYouth共同發起人、現就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李瑞霖表示:「課綱是一場隱性的社會運動」。課綱是整個台灣教育的核心,牽動各項教育政策與考招制度,希望教育單位傾聽第一線學生的聲音。

出席活動的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周弘偉,肯定學生製作報告的用心。他強調,教育部會持續與考招單位研考,如何在現行課綱下,讓考招配套更為精進,使學生有更平順的升學管道。

高中生提學習歷程無用論,教部:潛移默化提升素養

(中央社)一項觀察報告指出,多數學生是以升學結果來評價自身學習歷程檔案是否成功,甚至抱持「學習歷程無用論」。教育部則表示,製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提升素養,進入大學後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成長。

由一群剛經歷升學的大學1年級學生、高中在學生組成的EdYouth團隊,22日公布「108課綱觀察報告」。他們於3月30日到4月10日間,透過社群網站讓學生填寫表單,普通高中收集到819份,技術型高中則收到173份,另外進行13份質性訪談。

報告指出,越來越多學生抱持「學習歷程檔案無用論」,透過訪談發現,多數學生將學習歷程的重點放在升學用途,關注能不能對應到大學校系需求。許多學生也擔心,大學甄選審查不透明,無法知道教授到底有沒有在看學習歷程;有人更質疑在面試時,幾乎沒被問到與學習歷程相關的問題。

觀察報告主筆、現就讀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學士班的林軒如表示,學習歷程的目標是協助學生多元探索。但調查發現,多數學生仍以「學檔是否明確對應目標校系」來評價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造成政策理想與實際狀況相背離。

不過訪談中也有一些學生指出,高中製作學習歷程的過程中,培養出反思、統整能力,進入大學後仍能受用。也有人認為學習歷程確實幫助他探索自己的興趣,有助於篩選出目標校系。

EdYouth共同發起人、現就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李瑞霖表示,去年分發入學(主要以分科測驗成績分發)缺額偏高,使許多學生想跳過繁星、個人申請等管道,等到最後享受「分發紅利」。然而,分發入學完全不看學習歷程,也連帶影響高中生製作學習歷程的意願。

李瑞霖分享自己去年的升學經驗,因申請入學的結果不理想,不得不續拚分科測驗,也使他反思學習歷程的用途。他認為,教育部的政策立意良好,但無法與實際狀況接在一起,調查發現想參加「特殊選才」的學生,製作學習歷程的意願最高,可考慮增加此管道的招生比率。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教育組副組長林琬琪22日出席觀察報告發表會,她表示,從報告結果可知,多數學生支持108課綱的方向,只是對實施細節有些不同看法。畢竟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環境,未來會透過教師增能研習、安排高中升大學的銜接課程、加強輔導機制等方式,持續推動108課綱。

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周弘偉表示,高中職學生受限於升學壓力,難免會覺得學習歷程是為升學而做,但在潛移默化之中,素養能力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相信在進入大學後,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成長。他強調:「高中的學習,不是進大學就告一段落,而是要持續學習。」

新聞來源

  • 調查:7成學生贊成分科測驗加考國文、英文(中央社)
  • 高中生提學習歷程無用論 教部:潛移默化提升素養(中央社)

延伸閱讀

  • 解密學習歷程檔案審查:大學教授怎麼評分?和備審資料差在哪?
  • 學習歷程檔案首年回顧:教師、學生怎麼做?大學教授怎麼看?
  • 給學生的學習歷程準備建議,大學教授愛看什麼?先看什麼?
  • 考招新制首年最大爭議:解析111年分科跳水、低分高就現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