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光伏行业深度报告:需求高增,光之向往

光伏行业深度报告:需求高增,光之向往光之向往

陈行昌新浪导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光伏高增权威,行业需求专业,深度及时,报告全面,光之向往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光伏高增(报告出品方 作者:民生证券,行业需求邓永康)01 全球:装机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深度权威,报告专业,光之向往及时,光伏高增全面,行业需求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深度

(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报告邓永康)

01 全球:装机去中心化,增长确定性强

碳中和成全球命题,2050是关键节点

《巴黎协定》指出碳减排长期目标,预计2050-207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碳达峰”指某地区或行业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 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CO2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产生的CO2的排放量与碳 汇等形式的吸收量完全抵消,使整体的CO2总量达到平衡不增加的状态。《巴黎协定》指出碳减排长期目标是全球升温控制 在2℃以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预计全球将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2050-2070年实现碳中和。

各国积极响应,碳中和成全球命题。在主要大国的带领下,各国均响应碳减排号召,越来越多的公布了明确的减排目标 和实现时间;其中乌拉圭、芬兰、奥地利、冰岛走在前列,计划在2030-2040年实现碳中和,德国、日韩、南非等相对发达 以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

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经济性大幅提升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经济性大幅提升。据IRENA统计,过去十年,受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推动,以太阳能 和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逐步降到与化石燃料相当的水平,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装机规模越来越大。其中:

光伏:装机成本从2010年的4731美元/kW降至2020年的883美元/kW,降幅达81%;新投产项目的LCOE从0.381美元/千瓦 时降至0.057美元/千瓦时,降幅达85%;全球装机规模从178GW上升到699GW。

风电:陆上风电新投产项目的LCOE从2010年的0.10美元/kWh降至0.05/kWh,降幅达50%;海上风电新投产项目的LCOE 从2010年的0.162美元/千瓦时降低到2020年的0.084美元/千瓦时,降幅高达48%。

装机去中心化,增长确定性强

海外市场: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全球共识,装机增长确定性强。2020年9月17日,宣布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 32%以上提升至38%-40%;由于在减排目标的倒逼下,未来欧洲碳减排减排目标或提升至60%。方面,计划对气候 和环境投资2万亿美元,确保实现100%清洁能源经济、2050年之前达到“净零排放”,并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

度电成本大幅下降,海外光伏去中心强化需求增长确定性。据IRENA统计,2010-2019年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82%。据CPIA统计,2020年光伏项目招标最低价已低至1.32美分/kWh, 2017-2019年全球GW级市场(或地区)分别为 9/11/13个,2020年上升至18个,预计2021年将提升至21个。成本大幅下滑、能源转型诉求叠加部分地区电价上涨,越来越 多和地区的光伏需求大幅提升。预计2021-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150/230GW,同比增速分别为15%/5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02 国内:集中、分布式两翼齐飞,装机 有望高增

非化目标为国内装机提供锚点

以公布的2025和2030年非化战略目标为基础,我们假设非化石能源占比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提升10%,达到22%和 27.5%,在平均发电煤耗逐年下降,风光发电量占比逐年提升的基础上,我们分别以2020年和2025年为基年,预计2025年 和2030年所需光伏+风电发电量增量分别达12645亿KWh和17330亿KWh。根据预计发电量增量,在现有的风电和光伏装机的基础上,预计2021-2025年间光伏新增装机年均规模有望提升到100GW 以上,而风电的装机规模则有望提升到50GW以上;预计2025-2030年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70GW以上,风电 年均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70GW以上。

集中、分布式两翼齐飞,国内装机有望高增

集中式光伏电站:2021年来看,各省份下发保障性/市场性规模分别达到82/28GW(不计算风光未区分项目);同时,在大型 新能源项目一期100GW已于2021年底陆续开工(其中风光项目2022年投产容量达28.8GW,光伏2022年投产容量达 10GW),二期名单也已上报,预计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2022年装机将达45-50GW。

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方面,居民分时电价机制的改善、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方案将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而户用光伏 方面,整县推进676个示范县项目目前项目申报已超150GW,将支撑户用光伏持续高增长;预计国内分布式光伏电站2022 年装机将达40-45GW。

03 现状:博弈结束,需求拐点已至

价格博弈结束。整体来看,对于光伏下游需求的预期变化是决定光伏股价的最核心要素,2021年以来,原材料多晶硅料价格 持续处于高位,一定程度抑制下游需求,随着各环节价格松动,且产业链去库存接近尾声,伴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陆续投放, 这一轮因宏观政策催生的供需失衡而产生的产业链价格博弈基本告一段落。

需求拐点已至。而随着硅料供给逐步释放,叠加国内补装&海外抢装,目前需求正持续向好,在近两年光伏持续跨过平价和 产业链价格博弈的节点后,光伏需求将有望迎来高景气周期。

04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解析

主产业链:硅粉→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 ;

辅产业链:1)辅材:EVA、背板、光伏玻璃、边框、银浆、导电剂、切割线等);2)设备:单晶炉、多晶炉、切片机等;3)电站:逆变器、支架、汇流箱、接线盒等。

产业链加速扩产匹配高增需求

从产业链的供需情况来看,进入2022年,硅料依然是主产业链方面相对供应最短板,但相较下,硅料的产能扩张将在很大程 度上缓解2021年硅料的供给格局,因此全年硅料价格下滑带来的产业链价格下降成为趋势。

硅料:新增产能2021年Q4开始投产,龙头厂商引领产能加速扩张

2021Q4开始,包括通威保山、大全新疆,保利协鑫徐州等硅料 产能开始投产。根据硅业分会统计,我们预计2022年底硅料产能将达105万吨,预计2022年硅料供给将达85-90万吨,其中 龙头厂商扩产较行业更快,整体供给较21年增长40%,可支撑装机需求270-275GW,在此基础上,全年硅料价格下跌引发 产业链价格下行,需求爆发确定性高。同时,除了通威、大全、保利协鑫等厂商仍在加速扩张外,包括合盛硅业、信义光能 等厂商也加入到硅料产能扩张的竞争中,且根据几个厂商规划来看,都向上游硅粉做了产业延伸。

颗粒硅,即硅烷法生产出的多晶硅,是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技术方向之一。由于硅烷和三氯氢硅的组份差异,为硅烷法应用创造 了较好的前提条件,硅烷含硅87.5%,而三氯氢硅含硅仅20.7%;且硅烷分解后产生的尾气主要是氢气,较三氯氢硅法技术尾气易 于回收利用,因而硅烷法分解和尾气回收环节物料周转量少;硅烷分解温度低,电耗低;便于采用流化床连续生产,为高电价地区寻 求更低成本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创造条件。

目前,保利协鑫在既有1万吨的颗粒硅产能前提下,在21Q4又启动了徐州2万吨的产能投产,同时,保利协鑫与无锡上机拟 就30万吨颗粒硅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项目进行合作,第一期设计产能拟为6万吨;此外,天宏瑞科也规划了8万吨的颗 粒硅产能扩张,目前颗粒硅在下游硅片环节生产过程中作为掺杂料使用,为硅料技术路线增添可能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硅片:单晶市占率近90%,技术迭代接近尾声

单晶替代接近尾声。2019年国内单晶硅片渗透率已经达到65%、首次超过多晶硅片且根据CPIA预测2020年渗透率将进一步 提升至85%。考虑到多晶硅片虽然在转换效率方面不如单晶,但由于价格较为低廉预计仍会有部分需求(比如等市 场),不太可能被单晶完全替代,因此2020年单晶革命基本接近尾声。

当前的大尺寸硅片更多表现为工艺改良。由于单晶技术在前端的拉棒和后端的切片环节均有较为颠覆性的技术,因此过去数 年行业在单晶替代的过程中,掌握know-how的硅片企业相对较少,这也导致单晶硅片的供需一直处于偏紧状态,龙头凭借 较强的成本优势获得了较高的稳态毛利率水平。2019年行业开始不断涌现出更大尺寸技术,如M6、M10和G12等。大尺寸硅 片涉及的主要是前端热场、单晶炉口的改造等,从技术上来说更多表现为工艺的改良,对供给端的提振作用比较有限。

电池:PERC的红利期已过,下一代技术来临

光伏电池主要分为P型与N型,二者的区别在于原材料硅片和电池制备技术不同。 P型电池原材料P型硅片在硅材料中掺杂硼元素制成,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PERC是主要的P型电池制备技术。N型电池原材料N型硅片在硅材料中掺杂磷元素制成,相比P型,N型电池存在高转换效率、低衰减和更低LCOE的潜力,但 同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更高。主要的制备技术有TOPCon、HJT、IBC等,未来三种技术路线的进一步结合与升级将形成 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例如:IBC与HJT继续结合将形成HBC技术等,IBC与TOPCon继续结合将形成TBC技术。

组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话语权增强

组件环节此前集中度较差。由于技术壁垒低、资产轻等原因,组件环节一直是光伏主产业链集中度最差的环节,近年来虽然 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步提升,但速度较为缓慢。2019年行业CR5仅42%,前五大企业隆基、晶科、晶澳、天合和东方日升市占 率分别为7.4%、11.7%、8.5%、8%和5.9%,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龙头扩产加速,话语权增强。组件环节技术变革小,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渠道、品牌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尤其是在行业供需过 剩的状况下龙头强劲的出货能力和显著的竞争优势。展望2022年,行业龙头扩产规划和出货计划持续大幅提升,晶科、晶 澳、隆基、天合计划出货量或达200GW,行业CR5有望提升至80%以上,行业龙头由于有多年积累的品牌、渠道优势,叠加 一体化后在成本和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有望持续完成市占率提升。

EVA粒子:2022年行业供给缓解,但仍为辅材最紧缺环节

随着斯尔邦、浙石 化,榆能化等厂商的扩产,通过供 给拆分以及需求测算,我们预计在 今年全球光伏装机为230GW的情况 下今年EVA粒子的供需紧张得到缓 解。但 单 季 度 最 大 供 应 对 应 装 机 为 65GW,仍为光伏最紧缺环节,预计 2022年下半年,随着光伏需求季度 性提升,EVA粒子有可能重回供需 紧平衡。

逆变器:分布式带动组串式逆变器占比不断提升

组串式逆变器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光伏逆变器市场仍然以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为主,当前组串式逆变器既可以 适用于大功率的电站场景,也可以适用于小功率的分布式场景,同时叠加其便于安装等特点,渗透率逐步提升。2017年以 来,随着分布式光伏等在光伏总装机量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进一步带动,进一步催化组串式逆变器快速出货。到2020年,我国 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占比达到65%。

逆变器企业份额提升。根据伍德麦肯锡统计,2020年全球十大逆变器厂商中,厂商占据六位,包括华为、阳光电 源、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和固德威,合计占比超过60%;其中,华为市占率约23%,位居首位,阳光电源的市场 占比19%,同比小幅提升。此外,特变电工、首航新能源和科华数据等三家企业也进入了前二十。

05 重点企业分析

隆基股份: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研发与扩产齐头并进

加速产能扩张,稳固行业龙头地位。2021Q1-Q3公司组件出货27GW左右,其中外销25-26GW。单3季度组件出货10GW左 右,环比基本持平,其中外销规模9.0GW左右了,公司自2020年首次成为组件出货龙头后,目前龙头位置稳固,随着组件行 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预计2022年公司组件产能将超80GW,出货将超60GW,持续强化龙头地位;与此同时,公司硅片和电池 片产能仍在扩张,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

重视研发,领先下一代技术。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可转债募集70亿资金,分别用于年产15GW高效单 晶电池项目与年产3GW单晶电池制造项目。公司目前在N型电池的研发上处于行业领先,根据公司官网信息,2021年4月,隆 基电池研发中心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09%,是基于单晶硅片商业化尺寸TOPCon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5%, 刷新世界纪录。2021年10月公司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30%,是目前全球晶硅结构电池的最高效率;目前,公司在包括 HJT、Topcon、T-BC等所有电池技术上都均有研发储备,效率和成本均位列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公司有望在电池领域进 一步形成差异化优势,持续强化公司护城河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晶澳科技:垂直一体化稳步推进,景气度加速提升

扩产不停,垂直一体化持续推进。2021年,公司扩产节奏迅速,继年初拟投资100亿元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10GW电 池,10GW组件项目后,3月又投资50亿元于包头产业园区的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2021年底,公司硅片、电池 与组件产能达到30/30/40GW。2022年底,公司将稳步推进垂直一体化战略,预计公司2022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 别达到约40/40/50GW,一体化率将达到80%左右。

光伏景气度加速提升,有望实现量利齐升。全年来看,光伏硅料价格下跌,引发的产业链价格下降,需求爆发是趋势,21年来 硅料各企业大幅扩产,预计22年行业硅料有效供给85-90万吨,较21年增长40%,可支撑装机需求270-275GW,全年硅料价 格下跌引发产业链价格下行,需求爆发确定性高。22年光伏装机需求有望在230GW以上,增速50%以上。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于硅料降价和需求高增带来的利润弹性,实现量利齐升。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股民福利来了!送您十大金股!点击查看>>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