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民族服饰的科技之旅
“漂亮!族服之旅”在贵州省博物馆,科技一件名为“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的族服之旅一级文物,总能引起观众的科技啧啧赞叹,让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族服之旅贵州魅力。 越是科技民族的,就越是族服之旅世界的。多彩而美丽的科技贵州民族服饰,无论是族服之旅躺在博物馆里当“活化石”,还是科技散落在乡村绣娘手中成为精美刺绣,都因为科技的族服之旅赋能,而更为光彩动人。科技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贵州省博物馆,族服之旅探寻“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焕新的科技科技之旅。 科技让民族“活化石”重现光彩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堪称“镇馆之宝”,族服之旅出土于平坝棺材洞第415号棺材中。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侵蚀,它依然纹样繁缛多变,彩色图案艳丽如新。 “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蜡染史的空白,对研究古代蜡染史、古代贵州民族服饰及其演变等有着重要的实证作用。”贵州省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副主任滕昭玉告诉记者。 不过,当它被考古人员从棺材洞中发现时,早已残破不全。如何“抚平”这件文物的“伤痕”,让这件残破的文物“复活”? 滕昭玉说,文物“抢救”是一个技术活。经过“全面体检”后,工作人员对这件文物实施了消毒、清洗、平整、修复等一系列“治疗手段”,每一种“治疗手段”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 在“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的抢救性保护修复中,光背衬材料及丝线的染色实验就做了数百次。 也正是在科技手段的支撑和保护修复工作者的努力下,“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才得以再现光彩。如今,它正在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中陈列展出。 同时,在数字科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展柜就像一个“保温箱”,一旦出现光照、温度、湿度、污染性气体等指标异常,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监控平台就会报警,提醒文物保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处理。 “现在,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文物科学保护修复的重要手段。”滕昭玉说,受益于科技创新的加持,在贵州省博物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馆藏文物重焕光彩。 数字化延续民族服饰生命力 民族服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服饰就像一座座自成体系的文化岛屿,光彩照人。 从五彩缤纷的苗族服饰,到千姿百态的侗族服饰,乃至素雅明快的布依族服饰,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服装史上难得的“活化石”。而在很多民族村寨,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逐渐远去,民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也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贵州省凯里市,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正尝试着用数字化来延续民族服饰的生命力。 经过多年发展,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汇集了一批技艺高超的刺绣能手。但是,这些分散居住的绣娘,可能因技法不同而无法绣出相同的产品。 2023年,在贵州省科技厅的支持下,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开发出了一款叫作“古苗疆”的App,把优秀刺绣图片和视频传到App中,供绣娘自主学习。如此一来,一些濒临失传的刺绣产品和技艺,也得以被“抢救”。 以前,绣娘想要提高刺绣技艺,就要向其他绣娘反复请教;如今,只要打开App,仔细观摩里面的图片和视频,就能知晓刺绣的色彩搭配和相应针法。 有了科技助力,贵州特色苗绣频频亮相于中国国际时装周,并走向世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浙江绍兴:智慧化监管守护“夕阳红”食品安全
- 枞阳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 【纪检人·手记】纪检干部要做扶贫榜样
- 我县组织收看全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视频会
-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有了世界名片
- 县土委会研究有关事项
- 省高院巡视员葛健到枞阳法院调研
-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制造强省建设大会电视电话会议
- 曹禺诞辰110周年,我们要纪念他什么?
-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次会议
- 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 刘亚东率第一考核组到县公安局开展2016年度综合考核
- 做一颗螺丝钉 慰藉受害者的心灵
- 安徽省首届户外资源开发研讨会在浮山风景区召开
- 全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召开
- 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召开
- 小语种本科生跨专业保研是“人才流失”? 专家:体现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成效
- 东山村的扶贫“组合拳”
- 县政协组织委员视察调研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 省长李国英视察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枞阳万华项目展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