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孩凌晨下班路上猝死 “加班文化”该反思了
元旦假期归来,加班文化一条拼多多员工猝死的岁女上猝死该消息迅速占据了新闻热搜。猝然消逝的孩凌年轻生命令人惋惜,也再次把互联网大厂盛行的晨下“加班文化”推上舆论风口。对此,班路专家呼吁,反思企业应从削减人力成本的加班文化盈利模式中挣脱出来,向通过创新获得盈利的岁女上猝死该更健康模式转型。 23岁女孩凌晨下班路上猝死 在元旦假期“充满电”后,孩凌当很多人精神满满地回到工作岗位时,晨下一则员工猝死的班路消息却让人心里咯噔一下。“1998年的反思啊!太年轻了!”不少网友写下惋惜的留言。 随着消息在网上疯传,加班文化1月4日下午,岁女上猝死该拼多多不得不做出回应:去年12月29日凌晨1点30分,孩凌1998年出生的张某霏在与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乌鲁木齐本地医院,经近6个小时急救依然无效,不幸离世。 事件发生后,有认证为拼多多员工的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发言,称猝死女孩所在的多多买菜部门盛行“加班文化”,经常凌晨两三点下班。还有员工称“以买菜的强度,早晚会有人死”。对此,上海长宁区劳动监察大队表示已对拼多多公司的劳动用工情况介入调查。 互联网行业“加班文化”引热议 拼多多这一事件发生,让互联网大厂盛行的“加班文化”再次成为舆论风口。 2019年3月,互联网“996”工作制就遭到大批程序员的抵制。所谓996,就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上六天班,这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是相悖的。不过,互联网大佬中,只有马云对此给出了明确回应:“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但“996是修来的福报”。当时,“996是福报”的说法招来各方质疑,马云随后也很快回应修正自己的观点,称“我不为996辩护,我向奋斗者致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生活方式的权利。” 这次风波之后,互联网大厂的996照旧,甚至“大小周”正在取代“双休”制度。最新的案例是,快手召开全员会宣布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启全员大小周,即大周工作六天、小周工作五天。更早之前,字节跳动、拼多多等也被曝出有大小周制度。 在2020年末,苏蒋离开了任职一年的一家知名互联网游戏公司。“公司996是常态,有时候甚至周末无休,我觉得即便薪酬相对丰厚,但我也失去了基本的家庭和娱乐生活。” 也有更多人选择进入或者留下。去年毕业新入职一家知名社交媒体公司的晓楠坦言,尽管入职几个月加班是常事,但能在去年的就业形势下进入这家互联网公司,已经让她觉得非常幸运。“趁年轻还是多拼一拼吧!”晓楠说。 一边是“加班文化”“年龄焦虑”等问题逼走不少年轻人,另一边又因为丰厚薪酬吸引一批批进入者,这已经成为近年来互联网大厂“迎来送往”的常态。根据近期脉脉发布的《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IT互联网成为幸福感最低的行业,但同时又成为最大的人才流入行业,呈现荒诞的矛盾景象。 企业盈利模式须转向创新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加班的现状很难改变,不只在互联网公司,其实各行各业亦然。”孙宁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就职,因为压力过大最终选择离开。但在一家知名零售企业就职后,他发现加班仍是不可避免。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谈到拼多多女孩去世时,认为事件映射出世界的荒诞。“不少人认为,要成功不就应当这样吗?甚至有人论证,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国家才能更加强盛……有些事情也许是到了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事实上,加班文化并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公司,但互联网公司表现尤为突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分析,这是由互联网企业的特征决定的。首先,数字产业具有产品更迭快、反应速度快等特征,因此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更高要求。同时,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非常注重削减成本,也存在过度商业化情况,部分公司追求最大产出效应,而忽视了人性化管理。 在于泽看来,“加班文化”其实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也广泛存在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东亚国家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追赶者,曾经一度以人员的低成本作为重要的发展模式。但随着员工工资不断提高,企业为了延续低成本,就形成员工‘加班文化’,对冲用工成本的增加。”于泽认为,从根本解决加班痼疾一方面是要更注重对劳动者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企业从削减人力成本的盈利模式转型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盈利的更健康模式。 记者 赵语涵23岁女孩凌晨下班路上猝死 “加班文化”该反思了
编辑:汤晓雪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1-06 08:55:43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江西:“双节”期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11万元
- (台青话融合)台青蔡志光:30岁辞职到广东创业 用匠心做一杯好茶
- 在榕就业创业台胞公租房申请再启动
- 台湾橄榄球教练黄华中:多年为大陆“育苗” 促两岸体育交流
- 广东深圳:3天查扣质量违法电动自行车623件
- 广西获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奖补1亿元
- (台青话融合)“台二代”黄瓈莹“登陆”记:在南京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 台商陈奕霖扎根海南30年:紧抓自贸港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 芦山6家景区(点)报名参评“醉”美雅安十大美景评选活动
- 浙台青年创客同场比拼“金点子”
- 金融服务创新助力在闽台商台农舒心创业
- 台湾女生林楚芸:带着大提琴与北京相遇
- 曹禺诞辰110周年,我们要纪念他什么?
- 淮安台企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青听·两岸】当面对岛内网友质疑和误会时,台青“网红”博主这样说
- 江苏泰州多部门联动 一企一策助力台企转型
- 教育的基础,在于如何理解“人”丨议教
- 18名台籍大学生在重庆开启一个月的实践活动
- 台青合伙办俱乐部 冀推广棒球运动与文化
- (台青话融合)台青周伯彦深圳圆创业梦 建市集促两岸青年交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