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怎么管住“熊孩子”?要让娃远离这些不良行为
寒假期间,熊孩子怎么管住“熊孩子”?寒假如何关注“乖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成为父母们最关心的话题。 近日,管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发布《少年法庭典型案例绘本——“不良行为”预防篇》,让娃真实记录了未成年人从初期不良行为发展为犯罪行为的远离质变过程。记者从中发现,不良家教不当,熊孩子是寒假引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重要诱因。记者梳理其中的管住几个典型案例,以少年法官的让娃视角给家长教育孩子提供思考。 吸烟、远离饮酒——“酒令智昏”生祸端 壮壮的不良父母是生意人,朋友较多,熊孩子逢年过节便会邀请好友一起聚餐,寒假其间少不了要喝酒。管住受父母的影响,壮壮性格活泼外向,喜欢结交朋友,周末常常约同学们一起外出聚会,有时也会喝酒助兴。一次,在好朋友的生日宴会上,壮壮喝了很多酒,为帮朋友出气,壮壮与小林发生激烈的言语争执。壮壮不顾同学的拉拽,对小林拳打脚踢,导致小林受伤,经鉴定为轻伤一级。事发后,壮壮的父母向小林赔礼道歉,并赔偿小林经济损失共计10万余元,小林对壮壮的行为表示谅解。 经法院审理,壮壮酒后殴打他人,发生致人轻伤以上后果,其行为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壮壮犯罪时未满18周岁,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且能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最终判决:壮壮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 庭审中,壮壮告诉法官,现在十分后悔,想向小林诚挚地道歉。此前他一直认为喝酒没什么,又不违法犯罪,大人也经常喝酒,自己为什么不能喝?但现在想来,饮酒会导致自控能力降低,容易误事,还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吸烟、饮酒”列为第一项不良行为。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张莹介绍,本案中的壮壮就是借着酒劲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最终铸成大错。张莹告诫同学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吸烟、饮酒是成熟、帅气的表现,也不要因为好奇模仿他人接触烟酒;同时应加强学习,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旷课逃学——留守儿童连环偷盗 15岁的建建上初三,父母在外地打工,建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比较贫困。不爱学习的建建经常逃课去县城网吧打游戏,因为手头拮据,还去镇上的小卖部偷钱。东窗事发后,爷爷狠狠地教训了他。 事后,建建赌气偷拿了家里的钱跟同村的一个年轻人坐火车来到北京。起初,建建帮人送过外卖、快递,因为比较辛苦,干了不到一个月,建建便辞职去了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刚入职的第二天,建建听同住的一个小伙子说店老板会克扣工资,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第三天夜里,建建撬开店内收银台的抽屉,拿走了3000多元现金,还有一条中华烟。天亮后,建建买票逃回了老家。 经法院审理,建建旷课逃学后发生的犯罪行为构成盗窃罪。鉴于建建犯罪时未满18周岁,案发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依法对其从轻处罚。最终判决:建建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人民币3000元。 在案件审理期间,建建告诉法官,他很后悔当初的行为。一是他的行为涉及犯罪,这是人生的一个污点。虽然他之前也有盗窃的行为,但那次并没有受到处罚,而这次盗窃发生在他年满16周岁后,凭着侥幸的心理,当时他以为这次也不会被追究,但被抓回北京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二是他没有拿到毕业证,因为学历低,到社会上找工作也受限。要不是因为逃课不上学,也不会落到现在的处境。 “旷课、逃学”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也是学生对自身受教育权的不尊重和不负责。曹晓颖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部分失足少年身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正是在旷课逃学期间、处于学校和家长失管的状态下实施的。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一旦发现学生有旷课逃学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另外,作为未成年人自身,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基石。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期,一定要沉下心来努力学习,切不可因为旷课逃学而“老大徒伤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离家出走——学霸的错误冲动 佳佳在学校是学霸级的人物,不仅成绩优异,同学关系也很好。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因父母给佳佳的压力过大,佳佳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晚上11点,佳佳拿着一把水果刀溜出家门。在夜色里进入离家最近的一所大学,抢劫了一名男同学。还没跑出学校,佳佳就被几名保安拦下了。在被扭送公安机关后,佳佳因抢劫行为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收押在看守所。经检察机关审查后,佳佳因涉嫌犯抢劫罪,被提起公诉。 经法院审理,佳佳离家出走后的犯罪行为构成抢劫罪。鉴于佳佳犯罪时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考虑佳佳在案发后的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所在学校为佳佳出具了一贯表现良好的证明等情节,法庭最终判决:佳佳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元。 在案件审理期间,佳佳告诉法官,当听到妈妈说“考不好就没人养”的时候,他非常气愤,他认为妈妈根本不了解自己,自己看的是时事新闻,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对提高自己的信息量和分析能力有帮助。而在妈妈看来,他除了看书学习,做什么都是错的。既然什么都错,那就让妈妈看看“错,也能活着,也不要别人养着”。实施抢劫的时候,他非常害怕,被保安摁倒在地的时候几乎窒息。当公安人员告诉他抢劫可以判十年的时候,他的脑子已是一片空白。 法官王丽娟表示,通过佳佳的经历,希望孩子们了解,自力更生也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离家出走”已经被列入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当小小的脑子里产生这个可怕的念头时,也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打消邪念。 在我国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下,结合佳佳案件的具体情况,他被判处缓刑后,回到校园,完成高考,进入大学学习。 (文中未成年人均采用化名) 记者 周倩寒假怎么管住“熊孩子”?要让娃远离这些不良行为
编辑:汤晓雪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1-27 16:22:36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重磅!GB 5009.305
-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 練肌力×抗老化鍛鍊全書》:想要「洗衣板腹肌」,不需要做任何訓練腹部的動作
- 施振榮:半導體供應鏈早已典範轉移,美國與台灣競爭「門都沒有」
- 皮尤24國大規模民調:高達67%的受訪對中國看法負面,但年輕人對中國正面評價較高
- 擅用亚运会会徽,罚!
- 烏克蘭戰爭前夕囤糧囤肥,開戰價格全面暴漲後中國「悶聲發大財」?
- 秘魯出土古代巨鯨估重達340公噸,可能擠下藍鯨成地球史上最重動物
- 《超越人性的弱點,遇見更好的自己》:你或許會訝異,應付難搞的人,其實跟他們本人沒有多大關係
- 河南启用首张电子封条:24小时监控 遭破坏自动发出警报
- 《華郵》報道美國將拒邀李家超出席APEC,分析指習近平行程或受波及
- 随机阅读
-
- “有被AI冒犯到”:如何调教出无偏见的AI
- 北約已不只是關注「北大西洋」,東進印太地區將只是時間問題
- 新竹女中校友連署,反對改隸陽明交通大學、成為附屬中學
- 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學習歷程檔案」只不過是科舉遺毒的另一種形式
- 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将于9月开学,北京科学高中已获批
- 中國杭州動物園疑似「找人假扮」馬來熊,園方駁斥:40度高溫再套布偶裝會暈倒
- 日本最「盛產」社長的大學是哪一所?各都道府縣的社長畢業於什麼大學最多?
- 《重置人生》:自戀的領導人有如巧克力蛋糕,咬下的第一口滋味濃郁,一陣子之後不適感漸增
- 田野织锦绣 产业谱华章_
- 史丹佛大學校長因學術醜聞請辭,大一生任校園記者不懈調查拉他下馬
- 唐獎漢學獎得主:儘管「絲路」很有名,但架起歐亞溝通橋梁的關鍵是「馬」而非絲綢
- 《性平法》修法三讀通過:未成年師生戀全面禁止,「師對生」性平調查小組成員全部外聘
- 水产城,不眠! 中国东海全面开渔"第一网"归来记
- 愛爾蘭知名女歌手辛妮歐康諾逝世享年56歲,勇於挑戰權威、對抗不公,多年來飽受精神疾病所苦
- 從《沉默之像》到「骨墓紀念碑」:殺戮與壓迫加乘藝術後,暴力美學往往是藝術家創作的選項
- 【成都世大運】台灣單日3銀2銅,王星皓游泳摘銀最搶眼,8/4王冠閎200蝶拚獎牌
- 审计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地方统筹整合使用存在难度
- 《監獄醫生》讀後心得:犯罪的人,犯錯的人,「選擇,是留給命好的人」
- 台灣MeToo運動因《人選之人》起義,娛樂及電影產業如何受到衝擊?
- 《奧本海默》背後的科學探索:從原子論、原子彈到核融合的千年之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