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正伏天,养生重在防暑养心健脾_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田晓航)7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大暑中医专家提示,正伏这一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天养通常是生重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养生尤需注重防暑和养心健脾。防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副院长李圣耀说,养心高温暑湿环境下人体易发疾病,健脾老人及体虚者应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大暑当出现全身乏力、正伏头晕胸闷、天养大量出汗、生重四肢麻木、防暑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养心宜及时去医院就诊。健脾 “暑湿天气还易伤心脾。大暑”李圣耀介绍,若心火旺盛,人容易出现心烦、失眠、口渴、便秘、尿黄、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而脾虚湿阻,会使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若还贪食寒凉,则易导致感冒、腹痛、腹泻等。 大暑伏天里,人们可以从饮食、运动、起居、情绪等多方面调养身心,预防疾病。 李圣耀介绍,这一时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重在补气健脾、消暑生津,多食粥、汤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可选用绿豆、黄瓜、苦瓜、鲜藕、西瓜、薏米等食材;足量饮水,可适量饮用酸梅汤、柠檬水、绿茶等,但饮品不宜太凉,以免脾胃受损,也不宜太甜,以免内生痰湿。 此外,可于早晨或傍晚选择散步、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运动锻炼身体,每周5天、每次半小时,微微出汗即可;坚持夜卧早起、午睡半小时,睡觉时避免凉风直吹,空调温度不低于26℃。 天气酷热,人们还易出现心烦易怒、无精打采、心神俱疲等情形,即“精神中暑”。专家介绍,此时宜保持心境平和,切忌大喜大怒;听音乐、冥想、读书等活动有助于调和情绪,饮用玫瑰花、佛手、茯苓、淡竹叶、莲子心组成的代茶饮亦有帮助。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学生用品及相关服务市场严禁先提价后打折等价格欺诈行为
- 县委统战部帮扶凤仪村纪实:倾情倾力拔穷根
- 枞阳新设一家阳光助残就业扶贫基地
- 110:24小时值守保平安
- 福州召开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通报会
- 枞阳:“养殖能手”传授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 新型职业农民搅活一池春水
- 用心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 由濒危降为易危!国宝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
- 枞阳县融媒体中心入选长三角区域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单位
- 刘亚东杨如松等看望慰问坚守岗位职工
- 杨如松深入一线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南京通报男子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案详情
- 枞阳县商务部门检查春节市场供应
- 枞阳县集中销毁非法烟花爆竹
- 【新春走基层】春风里 访能人
- 陕西灞桥:“五项措施”扎实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
- 政协委员报到,枞阳进入2021“两会”时间
- 驻苏州流动人口计生协会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 枞阳:拓展林业发展模式实现绿富双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