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就地过年”,需因地制宜科学防疫
■ 社 论 过年政策不妨坚持因地制宜、倡导科学防疫,需因学防做到分级分类,地制而非“一刀切”。宜科疫 元旦春节假期将至,就地过年多地发布通知,倡导倡导就地过年。需因学防如日前河南周口市发布《致周口籍在外人士的地制一封信》,倡议坚持非必要不返周,宜科疫确需返乡提前3天报备。就地过年宁夏银川也发布通告,倡导请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宁”,需因学防提倡就地过节、地制过年;在银外地人员,宜科疫在外地、特别是在境外银川籍人员,提倡在工作、学习、生活地就地过节、过年。而稍早前的12月5日,广西凭祥市已在相关通知中提到,门店、商铺人员一律倡导就地过年、网络拜年,减少人员流动。 尽管现在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但这个春节到底能不能正常返家过年,成为不少人早就关心的问题。在经历了2020年春节的特殊状况,以及2021年春节的普遍就地过年后,2022年春节,各地在倡导就地过年时,有必要更科学、人性化地兼顾好防疫需要与万家团圆的过节需求,过年政策不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防疫,做到分级分类,而非“一刀切”。 一方面,要考虑到随着防疫战线的持续拉长,社会心理的承受能力。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在疫情背景下,也是一个疗愈情感、舒缓压力的契机。 尤其是在连续两个春节打破了“正常”的情况下,2022年的春节,尽可能地让更多人可以团圆过节,是一种对于社会共同体情感的顺应和抚慰,也有利于社会对常态化防疫的更好配合与支持。而我们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本身也是要最大程度减少防疫对社会正常运转秩序的影响。 另一方面,经历了“十一”假期等人员流动高峰的防疫考验,无论是常态化防疫机制,还是个人防疫意识,对于做好春节期间的“动态防疫”,各地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此外,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也为2022年春节期间的防疫安全增添了一层保障。钟南山院士日前就提出,中国今年底有望达成群体免疫目标83%的接种率。 说到底,在科学防疫常态化背景下,各地要做好疫情形势变化可能带来的政策变动的准备,提前制定预案,最大限度为在外人员提供明确的春运出行信息参考;同时,还要结合当地防控形势,科学、周密地做好各项保障和防控安排,民众也要履行好科学防疫“第一责任人”责任。 对一些高风险地区,或是像边境口岸等防疫压力大、形势更复杂的地区,倡导就地过年,无疑相对更有必要。此外,一些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对于春节期间的防疫也理应会有更严的标准。像冬奥会就恰好在春节期间举行,北京、河北等地的防疫要求,自然会相对更高。 目前全球防疫形势不容乐观,“外防输入”的压力也仍处高位。此背景下,对于元旦、春节假期这样的人口流动、聚集高峰的防疫复杂性,的确不应低估。 这需要各地民众的继续支持和理解,也要求各方做好科学专业安排、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确保让就地过年的民众也能过一个安心、舒心的祥和年。 而对于多数低风险地区,虽然也可倡导“无必要情况可就地过年”,但不应忽视正常的流动和返乡过年需求。尤其要防止随着春节的到来,一些地方出台和执行过度加码的防疫政策。像往年一些地方笼统呼吁在外务工的乡民一律不回家过年,今年这一做法应该要有更理性的审视。 事实上,当前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不同地方的风险级别可能因疫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政策不妨随疫而定。但过年政策的前提是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精准的防疫原则。相信只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防疫,各地就一定能够找到有效防疫与保障社会安心过年的最佳平衡点。倡导“就地过年”,就地过年需因地制宜科学防疫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12-14 08:39:12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雅化集团“高精度延期雷管”技术成果通过验收
- 提高政治站位 做好党建工作
- 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用鲜花扮靓城市 喜迎国庆佳节
- 科学网—中国科学报:从牛津不办校庆说起
- 北影取消校考专业的生源不限于原专业考试的报名考生
- 市六届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培训班结业
- 一次手术解除患者三年病痛折磨
- 金融安全保驾护航,我们在行动
- 强调“零容忍” 教育部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专项整治
- 市政法委到我县开展“两排查一促进”
- 招商银行财富体检2.0,打造线上资产配置新体验
-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发布上汽乘用车获“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汽车
- 盗窃使用中的电缆线 判八年
- 团市委开展“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活动_
- 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联合督导组督导推进长江流域禁捕工作
- 南安男子永春“拜师”学诈骗 虚假发货被刑拘
- 山东宁阳:多措并举打造药品安全示范街
- 科学网—去年我国完成61项极地科考任务
- 招行青岛秦岭路支行举办“结算有‘招’,陪伴未来”基础客群推介会
- 被鋼鐵耽誤的月餅店?中鋼綠豆椪酥香不膩 1顆43元銷量上看60萬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