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卖5000斤以上!海宁市民爱的土特产,缘何破圈?
永胜村种玉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要论靠玉米富起来的历史,还得从2019年成立永星玉米专业合作社开始说起。充分发挥“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势,永胜玉米近年来逐步破解“散户多、销售难、没品牌”等问题,成为带富一方的产业。 聚焦“怎么种”做规模 选育扩产提质的优良“基因” 清明刚过,走进永胜村玉米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玉米杆正沐浴阳光,有的已经长到1米多高。 永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敏介绍,基地种植面积为40亩左右,目前种植着“农科糯336”“浙科糯818”等良种玉米,相比于早年种植的老品种,新品具有产量高、个头大、口感甜糯等特点,更符合当下客户的饮食需求。 “土地少、散户多”决定了大规模标准化种植的难度,永胜村全村单季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50亩,其中近一半以上是散户种植。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提升产量?永胜村人从一开始便瞄准了优选优育、科学种养的路径。近20年来,丁桥镇每年开展玉米种植培训班,邀请省农科院、市植保站等相关专家开展集中授课,为村民们传授玉米种植的相关技术,给永胜玉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专家虽好,但没法天天来。自从办起了合作社,村民们种玉米有了“风向标”,发挥“头雁效应”,合作社在玉米选种、田间管理、分批种植、机械化秸秆回收等技术方面做出了多样化探索,为农户们统一提供各类农资,还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先进经验推广给广大农户。 降低了“试错成本”,向着“统一标准”看齐,永胜玉米克服现实短板,将一株玉米种出了大学问。眼下,永胜村玉米种植总面积连年保持在500亩以上,部分农户已经实现了三季种植,连体保温大棚等新设备逐步推广,凭着较高的品质,永胜玉米荣获“海宁市市民最喜爱土特产”等荣誉。 立足“怎么卖”拓渠道 繁衍破圈突围的强势“种性” 种得好,也要卖得好。成立合作社之前,玉米销售一直是困扰永胜村农户们的一块心病。陈敏回忆,散户们单打独斗,只能依靠农贸市场或者在路边摆摊,销量不高,也卖不出好价格。 在销售方面,永星玉米专业合作社一开始也是在学习中成长,参考了南方梨合作社、葡萄合作社等成功经验,合作社采取统一收购、统一推广、统一销售模式,设置了每斤2元的价格底线,以确保种植户收益,打开了食堂、超市、经销大户等销售新路。 与此同时,由陈敏牵头,永胜玉米积极走出去,参加“杭州美好生活节”等各类展销会、农博会,一步步打响名气,跳出了“本地人种、本地人吃”的小圈子,渐渐打开了外地市场。 着眼扎堆上市难以“突围”的问题,永胜村一方面推广分季种植、错峰上市,一方面搭建了1000立方米的果蔬冷库和玉米销售公司等基础设施,引入了先进冷链保鲜技术,以确保延长保存时间,提升销售效益。 打开了产业发展新思路,永胜村玉米销售的“新玩法”还远不止于此。眼下,永胜村开通了自己的直播账号,还依托团购等新零售渠道,不断拓宽玉米线上销售渠道。通过开展玉米叶编制共富学堂,村民们“变废为宝”,将玉米叶等“边角料”加工成文创产品,也能在文化集市上卖出不错的价格。 眼界一宽,销售环节也从“心病”变成了“心头好”。数据显示,2023年,永星玉米专业合作社卖出玉米10万斤以上,销售好时每天要卖出5000斤以上。 着眼“怎么火”打品牌 聚拢强村富民的产业“群落” 办节、参展、打进高端市场,一点点努力的积累,让市场和客户们一次次听到了永胜玉米的新名字——丁小粟。农产品的品牌化并非是简单的取个名字、圈地自萌,正如永胜玉米的发展路径一样,土特产“火”的秘诀,在于对产业文化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永胜村不仅建设了“共富玉米馆”,系统梳理本村玉米产业文化的发展历程,还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等载体常态化开展以玉米为主题的各类研学、参观、体验等活动,“破圈”吸引中小学生等青少年“粉丝”,让“丁小粟”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此外,永胜村还设计开发了“丁小粟”卡通形象、相关logo、产品包装礼盒等品牌配套,品牌化建设日趋正规化。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探索,也为永胜村其他产业带来了新活力。得益于连年举办的玉米采摘节,永胜村作为丁桥镇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持续发挥虹吸效应,主打玉米采摘研学等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据陈敏介绍,近两年来,采摘节共计吸引游客超千人,现场销售额十分可观。眼下,村里还在进一步整合本村餐饮、住宿等业态,力求以玉米产业为核心,带动更大的产业附加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外媒: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占全球一半
- 求变升级智慧赋能 东方时尚引领行业新风向 汽车
- 红旗的2021:速度之外的故事 汽车
- 这个司机玩儿杂技呢 超高上路被卡桥底下
- 北京石景山:开展冰雪运动装备监督检查
- 这些羽绒服不合格!官方通报
- 以爱开启新一年,“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
- 走得多有奖!崂山区直机关干部线上线下健步行
- 金集镇:“五进”宣传全覆盖 织密安全防护网_
- 美!崂山巨峰再迎降雪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 青岛出境游人均消费5834元 日韩泰最受青睐
- 越南某食品分销企业因修改食品标签的保质期被罚款
- 疫情期间想讨薪农民工该怎么办?不妨试试网络立案
- 天山雪莲细胞培养技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二)
- 青岛书协赴琅琊台即墨调查 深化文化惠民举措
-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检测设备进行现场展示与应用示范
- 给生物医药企业“加油” 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服务站挂牌
- 青岛出境游人均消费5834元 日韩泰最受青睐
- 你报名了吗?京津两地消协免费检测新车车内空气质量
- 六大国有银行同步启动减费让利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