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那一串晶莹与酸甜的记忆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那串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晶莹可甜里面它裹着酸……”上世纪九十年代,酸甜这首歌对许多人来说,那串可谓耳熟能详,晶莹它蕴涵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酸甜祝福和向往,如今,那串再次听到这熟悉的晶莹旋律,又勾起了对童年的酸甜美好回忆。

  手里拿着一串红彤彤的那串果子,舌头不停地舔着裹在果子外层的晶莹糖衣,一边蹦蹦跳跳与小伙伴嬉戏。酸甜曾几何时,那串红彤彤的晶莹冰糖葫芦伴我们走过烂漫的童年,至今想起来,酸甜仍怀念那唇齿间的香甜和记忆里的温馨。

  童年的味道

  冰糖葫芦,在宋朝年间便有了,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年间,冰糖葫芦开始在各地盛行,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美味的冰糖葫芦逐渐成为了我国传统小吃。

  每到隆冬时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总能见到卖冰糖葫芦的小贩,他们或推车或肩扛,红彤彤的山楂在糖膜的包裹下格外诱人。小贩被三三两两的小孩子围住,各自买上一支,咬上一口,酸中带甜,唇齿留香。

  “在人们的印象中,冰糖葫芦是小孩吃的零食,口味单一,不过那时候,冰糖葫芦可是深受大人小孩的青睐。”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张永红说,冰糖葫芦在雅安很早就有了,小贩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有挑担的,有扛稻草桩子的,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一路吆喝着:“糖葫芦,又酸又甜的糖葫芦……”招引着馋嘴的孩子们。

  张永红说,冰糖葫芦以山楂为正宗,每串冰糖葫芦的大小各不相同。他印象中最长的冰糖葫芦长达五尺,上插一面彩色小旗。“这种大号冰糖葫芦,基本上是赶庙会,或者坝坝会时才买得到。”

  “记得那时候的冰糖葫芦一元钱一串,一放学,同学们都围在卖糖葫芦的小摊前,用身上仅有的零用钱来换取一串糖葫芦。”80后杨雪说,自己读小学时,放学后总会看见卖冰糖葫芦的摊贩在学校门口叫卖。但那时零花钱少,而冰糖葫芦却要一元钱一串,能从兜里拿出一元钱的同学都算是“土豪”,而那些想吃零花钱又不够的同学,便想出了凑钱买的方法。

  “那时候一串冰糖葫芦有五颗‘糖球’,钱不够的同学就一人凑2毛钱到5毛钱不等,凑起来买一串,然后大家平分。”杨雪说,有时候是五个同学一人凑2毛钱,然后买一串冰糖葫芦,一人分一颗。有时候则是两个同学一人凑5毛钱, 买一串,然后平分。总之,不管怎么分,也不管分多分少,大家吃在嘴里的甜味都一样,心里也都充满了幸福。

  “如今的冰糖葫芦口味越来越多,不单单用山楂作原料,还有用草莓、葡萄、猕猴桃、橘子等做成的,而且包装越来越精美,还进入了超市,开办了连锁店。但我始终认为冰糖葫芦还是山楂做的最正宗,那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杨雪说,红彤彤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很是诱人。歪着头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立刻溢满嘴里,这些都是现在的冰糖葫芦比不上的。

  记忆里的感动

  “每当我和邻居的小朋友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论不休时,只要一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便会被吸引过去,此时,所有的矛盾都成了‘浮云’。”80后王洋说。

  对王洋来说,童年最快乐的事肯定包括吃糖葫芦。“每当我表现好的时候或者妈妈高兴时,妈妈总会奖赏我一串糖葫芦。那一刻,我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欣喜若狂。”如今,已为人父的王洋,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看到道路两旁卖糖葫芦的橱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糖葫芦时,偶尔也会买上一串尝尝,但却难以吃出童年的那份香甜和温馨。

  “冰糖葫芦,在我们家乡称为“糖球”,一到冬季就有很多卖冰糖葫芦的。”37岁的周易然是东北人,10年前到雅安工作,将家也安在了这座美丽的小城。在他的记忆中,冰糖葫芦有着家乡的味道。

  “那时卖冰糖葫芦不用自行车,卖糖葫芦的人扛着一个用秸秆或麦草捆绑成的靶子走街串巷,靶子上插满了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那朵火红成了跳跃在冰天雪地里的风景。”周易然说,卖糖葫芦的小贩一边扛着“靶子”一边吆喝:“糖球,酸酸甜甜没有核……”带着唱腔的叫卖声久久回荡在清冷的小巷,喊得人心痒痒的,也暖暖的。

  周易然说,虽然北方的冬夜冷得让人不愿出门,但一听到诱人的叫卖声,他就开始坐立不安。看着他那急不可耐的样子,母亲便一边用手摸索口袋,一边小跑到街上,几分钟后用冻得通红的手把买回来的糖葫芦递给他,然后笑眯眯地看着。

  “先用舌头舔舔山楂外面包裹的糖稀,然后小心地咬一口,那晶莹透亮冻得坚硬的冰糖壳子便在清脆地裂开。再咬一口,山楂肉掉到口里,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唇齿间流转,真是一种享受。”周易然说,记忆中的冰糖葫芦给了他单纯的快乐和满足,那时,只觉得冰糖葫芦是世上最好的美味。每次看到冰糖葫芦,母亲双鬓的银丝和那慈爱的眼神,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冰糖葫芦不仅让我留恋记忆中那悠长的叫卖声和萦绕在唇齿间的酸甜和温馨,还有一份深沉的母爱。”周易然感慨。 记者 蒋阳阳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