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傳藝金曲獎因應時代做出重大變革:新增評審團獎、最佳偶戲主演獎,並規劃開放觀眾人氣票選

隨著時代推進、傳藝出重產業演變,金曲獎因獎最佳偶許多不合時宜的應時演獎法規、政策都做出因應改變,代做大變而各大領域的革新頒獎制度也不斷推陳出新,日前電視金鐘獎就做出大動作的增評眾人變革,今(2022)年邁入第33屆的審團傳藝金曲獎也做出調整,新增評審團獎及最佳偶戲主演獎兩大獎項,戲主選更進一步開放部分獎項得獎者不侷限於單一得主。並規

傳藝金曲獎旨在活絡台灣傳統暨藝術有聲出版事業及戲曲表演藝術生態,劃開並獎勵相關從業人員及團體。放觀其實,氣票去(2021)年傳藝金曲獎就順應時代潮流,傳藝出重於出版類別中首度開放數位發行及實體發行之黑膠唱片、金曲獎因獎最佳偶母帶級USB等載體報名參賽,應時演獎此舉為了鼓勵音樂多元模式出版發行,同時也達到擴大報名參賽者的作用。

除了出版類別的更動創舉之外,去年戲曲表演類的個人獎項也有所突破,新增「最佳導演獎」,這也是繼第30屆傳藝金曲獎增設「最佳劇本獎」及「最佳音樂設計獎」之後,再度將鼓勵對象從演員延伸至幕後工作者。

然而,今年傳藝金曲獎再度做出變革,啟動「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獎項民間訪問調查計畫」,訪問計30位民間劇團、學者專家與從業者,廣納各界聲音,經歷民間訪調以及召開專家學者諮詢會議後,再新增「評審團獎」、「最佳偶戲主演獎」兩個獎項,並首度開放部分獎項得獎者不限一人,另外規劃開放觀眾人氣票選活動,開拓不同的評選視野,亦增加觀眾對獎項的參與感。

根據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指出,戲曲表演類中,今年首度增設的最佳偶戲主演獎,考量偶戲和人戲之演出形式和專業度之差異,期望藉由增設獎項以更細緻之分類來肯定傳統藝術領域表演者的專業表現。

另一項重大變革則為設立戲曲表演類評審團獎,將以全面性的角度評選年度具重要意義的作品,在展現對戲曲表演整體性之重視的同時,也藉由年度評審團獎的選擇,作為每一年傳統藝術展演的代表作品。

而出版類項目,為減少報名團隊於選擇報名項目時針對音樂類型和主題重疊的疑慮,並考量宗教音樂類報名組數近年呈現下降趨勢,也同時希望將出版類作品以更單純的音樂類型進行評選,取消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改以「傳統音樂」、「藝術音樂」及「跨界音樂」等音樂類型進行評選,宗教音樂作品仍可依音樂類型進行報名。

最後,也將戲曲表演類最佳演員獎以及最佳偶戲主演獎等獎項的得獎人數限制放寬,不限一人得獎。

在上述的更動調整之下,傳藝金曲獎總獎金上升至台幣385萬元,創下新高,倘若最佳演員獎、最佳偶戲主演獎等獎項得獎者多於一人,則總獎金將再增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希望藉由獎項的調整,更有效鼓勵在傳統藝術界打拼的專業人才,以及其為傳統藝術的重要貢獻。

第33屆傳藝金曲獎將於3月15日起開放報名,相關資訊請點此。

新聞來源

  • 傳藝金曲獎再開新獎項 盼有效鼓勵傳藝人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閱讀

  • 【音樂】評審心裡話:盼傳藝金曲獎別再讓文化國寶們受委屈,四海唱片得獎是遲來的正義
  • 文化部宣布電視金鐘獎5大革新:「節目類」與「戲劇類」確定分別舉行頒獎典禮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