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卫星模型、了解卫星历史,海淀学子沉浸式感受航天科技力量
在5米长的制作航天主题画卷上一笔一画描绘,画出心中未来的卫星火箭;穿上航天服,体验成为一名小小“航天员”;戴上VR眼镜,模型跟随“长征三号”一起发射,解卫技力从太空角度观看地球……4月24日,星历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史海式感受航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淀学由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办的沉浸“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2024年海淀区中小学“中国航天日”科普实践活动在此举行。来自海淀区航天图强小学、天科海淀区民族小学、制作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卫星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上午9点半,模型记者在现场看到,解卫技力学生们正围绕着长桌上的星历画卷认真作画。据悉,史海式感受航这幅航天主题画卷长达5米,由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美术小组的9名学生创作而成。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孙嘉怡即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小伙伴们每人负责一个区域创作,“我画的是未来的火箭,不仅有专门吃饭的地方,还有做实验的地方。跟现在就一个竖条样的火箭不一样,还可以利用AI技术把航天员家里的景象‘带到’火箭上,这样就像在家一样了。” 记者注意到,活动现场为学生们准备了各种航天科技体验项目。 什么是人造卫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时候制造完成的?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哪些人造卫星?……在“闪闪的卫星”小课堂中,一名科技老师首先向学生们科普了有关卫星的相关知识,此后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启制作一颗卫星模型的任务挑战。从材料包里拿出模板,拆解成不同的小木块,然后再安装上相关的组件并组装起来,一个小小的卫星模型就组装成功了。据悉,该卫星模型放置在太阳光下时,就可以自动旋转。第一个完成任务挑战的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渠成表示,很喜欢这种动手的活动,“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之前我还拼装过火箭。” 在“航天VR体验区”,学生们戴上VR眼镜,从航天员视角全程体验火箭发射、漫步太空;在“航天特色游览区”,由科技活动中心朗诵社团的3名红领巾讲解员分别为同学们介绍“东方红一号”卫星、卫星诞生地厂房、功勋号机床……学生们在一个个体验项目中与航天亲密接触,了解我国的航天历史和发展,感受航天科技力量。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马敬东向学生们解释了“中国航天日”定在每年4月24日的原因,“因为199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同时,他表示,“在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开展‘中国航天日’科普实践活动意义重大,此次活动重在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希望同学们从活动中学知识、长本领、筑梦想、树自信,用航天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据此,今后,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还将依托海淀高端丰富的科技资源,校内外携手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实施中,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技教育中贡献更大的海淀校外力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遭家暴16次女子入院治疗,妇联:“会维护其合法权益”
- 江门连接深圳 交通建设进展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
- 粤港澳大湾区卓越工程师第三期研学活动在澳顺利举办
- 赏花胜地热度高 “追花之旅”成为多地旅游发展新引擎_
- 铁路技术装备展来了!新技术装备集中亮相,深化国际铁路互联互通
-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 时隔6个月出口金额再次回正,11月进出口向好趋势明显
- 龙灯巴西公司推出独特杀虫剂Bazuka Duo:含有联苯菊酯和灭多威
- 写书、开课、参展 古老文字走进大众
- 韧性十足/中国外贸稳中向好 连续两月保持正增长
- 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 让消费者嗦粉更放心 广西河池市多举措打造“一碗粉”食安民心工程
- 连续4个月正增长!11月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快讯
- 2023年税费收入达31.7万亿元,装备制造业比重提高至44.8%
- 专家解读/香港“再工业化”迎新机遇
- 审计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地方统筹整合使用存在难度
- 刘明胜重掌国家电投!能源央企密集换帅背后:清洁能源转型将进一步加速
- 冷空气“解救”煤炭价格,会开始新一轮涨价吗?
- 双向奔赴/香港餐厅深圳开店 拥抱内地大市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